江苏南京串起长三角“金腰带”全媒体直播记录常熟迎来“双高铁”时代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历经近*年建设的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常熟站(北厅)也正式投用。当天,市融媒体中心携手市交运局,共同开启《民声汇》特别节目“串起长三角‘金腰带’——沪宁沿江高铁通车暨常熟站(北厅)投用”全媒体直播。
直播过程中,市融媒体中心派出多路记者,现场记录沪宁沿江高铁首发班列运行的每一个节点,全景记录这一常熟的重要时刻。同时,邀请不同领域的嘉宾走进演播室,多视角讲述沪宁沿江高铁通车背后建设者们的故事,多维度解读新铁路给城市带来的新变化。
上午*时,不少旅客正拖着行李箱排队进入常熟站候车大厅。新投用的候车大厅干净整洁、宽敞舒适,旅客们坐在座椅上有序候车,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全力做好引导、咨询解答等服务工作。旅客王女士对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表示非常高兴。她说,因工作需要,她经常在常熟和南京两地间往返,之前单程耗时就要三个小时左右,如今沪宁沿江高铁开通后单程只需要一个多小时,通勤效率大大提高。
**时**分,融媒记者在站台上用相机记录了历史性的一刻,沪宁沿江高铁首发列车通过常熟站,标志着常熟正式迎来“双高铁”时代。
沪宁沿江高铁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交通基石。从打下第一根桩基到完成全线铺轨,从接触网送电到完成联调联试投入试运行,这条铁路凝聚了工程建设者们的汗水和心血。常熟段铁路建设单位、中交三航局南沿江铁路项目经理部党支部副书记曹彬对望虞河特大桥上跨沪苏通铁路施工这一特殊节点印象深刻。在那个特殊节点,沪宁沿江高铁与沪苏通铁路上下重叠“平行相会”,最小交角只有*°。施工人员需要在沪苏通铁路**.*kV接触网线上方约*米距离进行作业,整个作业过程需要在夜间天窗期完成,每天作业时间不足*小时。施工人员通过连续**多天的夜间天窗封锁施工,顺利完成了包括沪苏通铁路接触网三项改造、上跨沪苏通铁路运架梁和桥面系等所有的营业线封锁施工任务,为沪宁沿江高铁通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铁作为重要的城市资源,不仅打通了城市交通命脉,也撬动了城市经济“大动脉”。沪苏通铁路开通三年来,为常熟导入了庞大的经济流、信息流、人流和物流,促进了常熟产业发展。常熟经开区招商局副局长张诚认为,****年沪苏通铁路的开通标志着常熟高铁从无到有,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则是从有到优的提升,常熟真正进入了“上海半小时经济圈”,同时也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今后,常熟经开区招商局将充分利用高铁带来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乘数”效应,加强城市品牌宣传推介,积极引导和推动更多的项目落户常熟,为建设更高水平“江南福地”贡献力量。
这几年,从高架到铁路,常熟的交通步步提速,多元立体的交通格局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更多选择。眼下,苏州首条南北走向的铁路大动脉通苏嘉甬铁路和苏州轨交**号线(苏虞张段)正按照序时进度稳步推进,常熟一步一步将“两个一小时,四个半小时”的交通规划从蓝图变为现实。
就未来常熟交通发展要实现的目标,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义给出了方向和答案。他表示,未来常熟交通发展将在均衡化、智慧化、绿色化方面进一步努力。均衡化主要是对交通体系布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加强和完善西部区域交通设施建设,补齐西部区域交通短板,更好支撑市域经济均衡发展;加大农村道路设施投入,推动镇村道路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智慧化主要是在不大幅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情况下,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推进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等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绿色化主要是加大最新科技成果在交通方面的应用,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促进交通节能减排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