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蔬菜田里“长”出富民产业链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这几天,走在如东大豫镇整洁干净的乡道上,随处可见数千亩菜田拼接成碧绿锦缎。近年来,大豫镇围绕“农业产业强镇”目标定位,大力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通过创新农户、合作社、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从种采收、仓储、冷链物流、深度加工到交易集散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以一筐菜“链”起一条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月份,该镇蔬菜产业实现净利润*.*亿元,从业农民收入九成来自蔬菜产业链。 引进品种种好菜园子 国庆前的一天,天刚蒙蒙亮,丰润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南瓜地里,工人们正抓紧把刚从地里采摘下来的南瓜搬运上车。待田块腾空后,便开始种下一熟作物小菘菜。 作为蔬菜大镇,大豫镇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土壤为沙壤土、有机质含量高、适种范围广。自****年,该镇引进蔬菜新品种西蓝花至今,**年来,蔬菜产业在这里一步步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目前,大豫镇建有标准化西蓝花基地*万亩,甘蓝类蔬菜常年双季播种面积*.*万亩,其他蔬菜如榨菜、大葱、蚕豆、叶菜类等播种面积在*万多亩。 “大豫镇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蔬菜产业,一直把它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目前,蔬菜全产业链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大豫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鹏介绍。 种好菜园子,才能拎稳菜篮子。****年以来,大豫镇积极指导种植户建立作物绿色档案,大力推广绿色生产,严格把关各类蔬菜从种植到上市过程中的生产标准落实、农药使用、产品保存等情况;同时,常年与南农大、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成立如东县大豫镇亚夫科技工作站,为蔬菜产业发展把脉,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目前,该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万亩。****年获评“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镇”,同年西蓝花绿色食品申报认证*****亩,“百姓西蓝花”“柏川西蓝花”“勇兵西蓝花”均获绿色食品认证。今年,该镇又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订单+市场多方找销路 进入*月,******迎来“秋歇”。“秋季西蓝花已全部移栽结束。春季西蓝花行情不错,我们自己****亩的基地,加上收购周边农户的,一季销售收入超****万元。”公司负责人丁小健告诉记者,汇泰主要从事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销定产,让农户种得安心、卖得放心。 目前,大豫镇订单蔬菜种植面积约*****亩,配有加工生产线与电商销售平台,基本形成“标准化种植-流水线加工-冷藏库保鲜-平台化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工产品四成出口,其余销往上海、武汉、长沙等地的大型批发市场,或与*+*、老娘舅、盒马鲜生等餐饮、商超合作。”王鹏表示,为保证一年四季均有农产品上市,该镇还建有智能温室大棚**个,蔬菜保鲜库**家,高峰期可储备****吨农产品。 除纯粹订单农业之外,大豫镇还有不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采取“订单+市场”组合模式。丰润蔬菜专业合作社便是代表之一,今年,该合作社种植的***亩西蓝花、***亩小菘菜、***亩菠菜中,一半直接加工出口,另一半销往常州、上海、苏州等地。还有一些实力强劲的经营主体根本不愁销路。“我采用滴灌种植技术,让西蓝花错峰上市,收获的时候,外地商贩等在田边排长队。”百姓家庭农场主薛勇军笑着说,与他一同“闯市场”的家庭农场有*家,种植规模近****亩,上一季西蓝花,亩均纯收入达****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大豫镇还培育发展了****名农民经纪人。这些活跃在农产品产、购、销第一线的经纪人,在农民和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货畅其流的桥梁,为拓宽农产品销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联农带农共谱致富经 *月**日上午,大豫镇强民村蔬菜种植基地内,村民顾美芳正在蔬菜地里埋头苦干。一株株绿油油的西蓝花苗经过她的手,整整齐齐地扎在了地里。 顾美芳今年**岁,退休后,她隔三岔五便会到村里的家庭农场帮工。“大忙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在****元以上,一年下来,也有个*万上下。”顾美芳说,自家还有几亩地流转给了农场,每亩租金在***元左右。 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打工赚薪金。靠着蔬菜产业,村民们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强民村现有**家家庭农场、*家合作社、*家种植大户,这些经营主体在村里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每年能为村民带来数百万元的劳务收入。”强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印雪峰介绍,目前全村土地流转****亩,流转大户们以租金+薪金的方式联农带农,不仅实现了农户增收,还盘活了乡村发展活力。****年,强民村实现村营收入**.*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万元。 以强民村为代表,目前,大豫镇**个行政村已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全镇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家,农民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常年播种蔬菜面积超**万亩,蔬菜产业链链接了全镇**%以上的从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数量众多的小农户‘黏’在蔬菜产业链上,真正鼓起了大家的钱袋子。”王鹏表示,去年,该镇蔬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亿元,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 日报见习记者 徐书影 日报通讯员 包玉龙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相关新闻 救助管理员:用行动传递温度 两套“南通造”尾输系统通过测试 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产销两旺 信用修复线上核查助企加速“重启” 江苏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步高:带领***多人闯荡“一带一路” 高效服务企业 主攻项目建设 海安国庆稻抢“鲜”上市 相关文件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市区“退二优二”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南通市****年电力负荷管理预案的批复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粮油高产竞赛活动的意见 市政府关于南通市主海堤堤线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清洁原料源头替代资金奖补方案(试行)的通知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南通市****年迎峰度冬电力需求侧保供方案的批复 南通市行政执法委托规定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托育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如东大豫镇壮大蔬菜产业,*-*月份实现净利润*.*亿元—— 蔬菜田里“长”出富民产业链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 字体:[ 大 中 小 ] 这几天,走在如东大豫镇整洁干净的乡道上,随处可见数千亩菜田拼接成碧绿锦缎。近年来,大豫镇围绕“农业产业强镇”目标定位,大力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通过创新农户、合作社、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从种采收、仓储、冷链物流、深度加工到交易集散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以一筐菜“链”起一条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月份,该镇蔬菜产业实现净利润*.*亿元,从业农民收入九成来自蔬菜产业链。 引进品种种好菜园子 国庆前的一天,天刚蒙蒙亮,丰润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南瓜地里,工人们正抓紧把刚从地里采摘下来的南瓜搬运上车。待田块腾空后,便开始种下一熟作物小菘菜。 作为蔬菜大镇,大豫镇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土壤为沙壤土、有机质含量高、适种范围广。自****年,该镇引进蔬菜新品种西蓝花至今,**年来,蔬菜产业在这里一步步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目前,大豫镇建有标准化西蓝花基地*万亩,甘蓝类蔬菜常年双季播种面积*.*万亩,其他蔬菜如榨菜、大葱、蚕豆、叶菜类等播种面积在*万多亩。 “大豫镇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蔬菜产业,一直把它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目前,蔬菜全产业链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大豫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鹏介绍。 种好菜园子,才能拎稳菜篮子。****年以来,大豫镇积极指导种植户建立作物绿色档案,大力推广绿色生产,严格把关各类蔬菜从种植到上市过程中的生产标准落实、农药使用、产品保存等情况;同时,常年与南农大、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成立如东县大豫镇亚夫科技工作站,为蔬菜产业发展把脉,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目前,该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万亩。****年获评“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镇”,同年西蓝花绿色食品申报认证*****亩,“百姓西蓝花”“柏川西蓝花”“勇兵西蓝花”均获绿色食品认证。今年,该镇又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订单+市场多方找销路 进入*月,******迎来“秋歇”。“秋季西蓝花已全部移栽结束。春季西蓝花行情不错,我们自己****亩的基地,加上收购周边农户的,一季销售收入超****万元。”公司负责人丁小健告诉记者,汇泰主要从事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销定产,让农户种得安心、卖得放心。 目前,大豫镇订单蔬菜种植面积约*****亩,配有加工生产线与电商销售平台,基本形成“标准化种植-流水线加工-冷藏库保鲜-平台化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工产品四成出口,其余销往上海、武汉、长沙等地的大型批发市场,或与*+*、老娘舅、盒马鲜生等餐饮、商超合作。”王鹏表示,为保证一年四季均有农产品上市,该镇还建有智能温室大棚**个,蔬菜保鲜库**家,高峰期可储备****吨农产品。 除纯粹订单农业之外,大豫镇还有不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采取“订单+市场”组合模式。丰润蔬菜专业合作社便是代表之一,今年,该合作社种植的***亩西蓝花、***亩小菘菜、***亩菠菜中,一半直接加工出口,另一半销往常州、上海、苏州等地。还有一些实力强劲的经营主体根本不愁销路。“我采用滴灌种植技术,让西蓝花错峰上市,收获的时候,外地商贩等在田边排长队。”百姓家庭农场主薛勇军笑着说,与他一同“闯市场”的家庭农场有*家,种植规模近****亩,上一季西蓝花,亩均纯收入达****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大豫镇还培育发展了****名农民经纪人。这些活跃在农产品产、购、销第一线的经纪人,在农民和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货畅其流的桥梁,为拓宽农产品销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联农带农共谱致富经 *月**日上午,大豫镇强民村蔬菜种植基地内,村民顾美芳正在蔬菜地里埋头苦干。一株株绿油油的西蓝花苗经过她的手,整整齐齐地扎在了地里。 顾美芳今年**岁,退休后,她隔三岔五便会到村里的家庭农场帮工。“大忙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在****元以上,一年下来,也有个*万上下。”顾美芳说,自家还有几亩地流转给了农场,每亩租金在***元左右。 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打工赚薪金。靠着蔬菜产业,村民们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强民村现有**家家庭农场、*家合作社、*家种植大户,这些经营主体在村里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每年能为村民带来数百万元的劳务收入。”强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印雪峰介绍,目前全村土地流转****亩,流转大户们以租金+薪金的方式联农带农,不仅实现了农户增收,还盘活了乡村发展活力。****年,强民村实现村营收入**.*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万元。 以强民村为代表,目前,大豫镇**个行政村已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全镇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家,农民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常年播种蔬菜面积超**万亩,蔬菜产业链链接了全镇**%以上的从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数量众多的小农户‘黏’在蔬菜产业链上,真正鼓起了大家的钱袋子。”王鹏表示,去年,该镇蔬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亿元,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 日报见习记者 徐书影 日报通讯员 包玉龙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