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南通: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日报讯 (解放日报记者任俊锰 实习生姜竣之)近日,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撰文提出,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是个较新的概念,前段时间,江苏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 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意味着南通再被江苏省级层面委以重任。南通是上海“*+*”大都市圈长江以北唯一城市,在江苏省内肩负着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建设双重任务。在此背景下,南通提出将推动协同区建设作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为此,南通将放大自身交通区位、江海岸线、承载空间等优势,积极对接上海、苏州的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等优势,主动承接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共建一批标志性、示范性重大项目,加快把南通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 交通区位优势的持续改善,是南通打造成为“支点”的先导条件。近年来,苏通、崇启、沪苏通三座大桥早已跨越长江天堑,海太长江隧道、张靖皋大桥、崇启公铁大桥等过江通道正加快建设,“八龙过江”格局即将成为现实;与此同时,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也正加快建设。由此,通江达海、承南启北的“好通南通”,正加速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枢纽体系。有人感叹:未来,长江口将成为南通与上海、苏州的“内河”。 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其实早有基础,在概念上有其延续性。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回忆,**世纪**年代初,他曾与一位来自合肥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上海大厦交谈,对方建议浦东开发开放的同时,应一并开发建设南通。一个并非来自沪通两地的政协委员,为何会关注南通?他说,在万里长江的“龙头”中,上海是“下颚”,南通是“上颚”,如果只有一边发达,咬合力就不够,便难以发挥好“龙头”的昂扬腾飞、牵引带动作用。 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关键是产业创新的协同。南通已形成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千亿级板块,还将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协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何建华说,无论是交通,还是环境等方面的一体化,围绕和支撑的无不是经济发展的动能和潜力。而产业创新的协同,其实是创造财富的能级的一体化,只有合力打造成世界级产业集群,才能更好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这正是长三角一体化所肩负的使命。 未来的南通,有望成为空间更广、潜力更大的“北上海”“新苏南”。何建华认为,上海、苏州与南通同城化趋势将日益增强,有望深度融合打造成长三角的“黄金三角”,更好发挥万里长江巨龙的“龙头”作用。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相关新闻 依托洋口港聚链而发,再造一个新桐昆 **家单位进行合作签约 关于对江海大道部分路段(机场高架落地处—南通进兴仁收费站匝道口)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的通告 ******荣获****年江苏省省长质量奖 基层代表:洋口港发展带来共建共享幸福新生活 轨交*号线周边行车道基本恢复 推动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网站信箱****年*-*月办理情况统计表 相关文件 市政府关于崇川区新城区**单元D*-**-*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崇川区通宁大道东、永兴大道北侧单元E街区详细规划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五一路东站等*个项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方案的批复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基本单位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通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港口岸线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市政府关于第四届“南通慈善奖”的通报 市政府关于南通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苏通**单元A街区详细规划的批复 南通: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 字体:[ 大 中 小 ] 日报讯 (解放日报记者任俊锰 实习生姜竣之)近日,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撰文提出,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是个较新的概念,前段时间,江苏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 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意味着南通再被江苏省级层面委以重任。南通是上海“*+*”大都市圈长江以北唯一城市,在江苏省内肩负着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建设双重任务。在此背景下,南通提出将推动协同区建设作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为此,南通将放大自身交通区位、江海岸线、承载空间等优势,积极对接上海、苏州的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等优势,主动承接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共建一批标志性、示范性重大项目,加快把南通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 交通区位优势的持续改善,是南通打造成为“支点”的先导条件。近年来,苏通、崇启、沪苏通三座大桥早已跨越长江天堑,海太长江隧道、张靖皋大桥、崇启公铁大桥等过江通道正加快建设,“八龙过江”格局即将成为现实;与此同时,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也正加快建设。由此,通江达海、承南启北的“好通南通”,正加速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枢纽体系。有人感叹:未来,长江口将成为南通与上海、苏州的“内河”。 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其实早有基础,在概念上有其延续性。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回忆,**世纪**年代初,他曾与一位来自合肥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上海大厦交谈,对方建议浦东开发开放的同时,应一并开发建设南通。一个并非来自沪通两地的政协委员,为何会关注南通?他说,在万里长江的“龙头”中,上海是“下颚”,南通是“上颚”,如果只有一边发达,咬合力就不够,便难以发挥好“龙头”的昂扬腾飞、牵引带动作用。 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关键是产业创新的协同。南通已形成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千亿级板块,还将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协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何建华说,无论是交通,还是环境等方面的一体化,围绕和支撑的无不是经济发展的动能和潜力。而产业创新的协同,其实是创造财富的能级的一体化,只有合力打造成世界级产业集群,才能更好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这正是长三角一体化所肩负的使命。 未来的南通,有望成为空间更广、潜力更大的“北上海”“新苏南”。何建华认为,上海、苏州与南通同城化趋势将日益增强,有望深度融合打造成长三角的“黄金三角”,更好发挥万里长江巨龙的“龙头”作用。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