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走出大山“看世界“ 定日学生来松体验“行走的课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本报讯(记者 王梅 见习记者 沈思韵)“这甚至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县城。”松江区第十批援藏干部汪海鲸口中的“他们”是西藏定日一中、定日二中的**名初中生。日前,孩子们在援藏工作小组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当地老师的带领下,实现了走出家乡“看世界”的心愿。
经过长达**多个小时的车程,师生队伍于*月**日抵沪。“行走课程”首站来到位于松江区的上经贸大附校花园分校。除了参观校园,藏区学生们还与上经贸大附校花园分校初二的学生同上一堂课。课堂上,历史学科老师选取民族大融合主题,上了《香港和澳门回归》一课。除了讲述港澳问题的由来,老师引导学生就民族融合和国家发展问题展开思考、发表见解。当天,学生们还体验了武术社团课,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同上一堂课的愿望!”对于上经贸大附校花园分校的学生们而言,这样的心愿早在一年前就已许下。去年*月,上经贸大附校花园分校原党总支书记汪海鲸作为松江第十批援藏干部远赴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开启为期三年的援藏事业。一年来,他深入定日县各学校,了解当地教育现状,推出了系列教育帮扶行动。此次组织定日学生来沪游学也是教育援藏的重要行动之一。
采访中,来自定日一中的藏族女孩德吉央宗开心地说:“第一次离开家乡就来到了上海,还同上海的同学一起上课,这样的体验很棒!”她告诉记者,家乡与东部城市差距很大,她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这样的想法令她的老师巴桑琼达感到无比欣慰,她甚至从德吉央宗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几年前,从华东师大毕业后,巴桑琼达便回到家乡,投身教育事业。
“走出大山看世界,眼界打开了,思想才能发生深刻改变。”汪海鲸说,组织学生来沪,长途舟车劳顿实属不易,但能帮助孩子们实现心愿,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为了充分利用此次游学机会,师生们选择火车出行,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把旅途也当成了宝贵的课堂。藏区学生们还前往了松江大学城、浦南农村、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共一大会址等处参观学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