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探索“生态修复+”新路子,矿山生态变“绿水青山”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战线长、难度大、任务重、困难多,但我们要明确生态保护修复既是关系人民幸福的政治问题,又是关系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既是关系人民福祉的民生问题,又是关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问题。因此,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长远谋划,系统治理,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生态修复+社会资金”破难题雅安市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矿产资源丰富。长期粗放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严重破坏地形地貌、土地资源、水土环境、自然景观,形成难以愈合的生态创伤。多元探索,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资本融合”新模式,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统筹财政资金、撬动企业资金、发动民间资金,不断增加生态修复投入。引进企业,企业负责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修复后土地开发利用,政府负责项目方案、投资审核与质量把关,共同打造政企双方各司其职、权责清晰、收益共享的合作格局。“生态修复+全域规划”提质效结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和指标,探寻实现矿山环境绿色发展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政策措施,切实掌握本地矿山生态环境的家底,综合考虑矿山地质灾害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类型和程度,科学设置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方式与方法,将全市矿山整体打包,按照“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园则园”的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理念,一矿一策、因地制宜地开展矿山环境修复治理。一是采用削坡减载、填方续坡、截排水等生态修复措施,对矿山边坡进行系统化治理,重构生态系统;二是综合采用植生基材喷播、液力喷播等施工工艺,培育喷播植物自生长能力,构建自生长系统。三是在不破坏异地土壤的前提下,取适量土壤,移至矿山受损严重的部位,在土壤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对受损土壤进行修复。“生态修复+文旅融合”蹚新路生态保护修复要把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和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成效的标准,走深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的幸福“不动产”。坚持“生态修复+文旅融合”,引入文旅产业,推动矿山生态修复由单纯的植被恢复向新兴产业转变,探索走出一条综合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