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晋中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施行以来成效明显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文明、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是一座城市文明的重要指标,更是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电动自行车作为百姓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代步工具,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息息相关。今年*月*日起,《晋中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相关部门立足职责职能,进行多方位解读宣传,加强各领域监管执法,一些电动自行车乱象得到了有效整治,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三个月以来,有哪些新变化?还有哪些问题待解决?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改变看得见——自觉佩戴头盔成街头亮丽风景线头盔是安全骑行的重要防线。一盔一带,安全常在。**月**日上午,记者先后来到市城区多个人流量较大的路口蹲点观察发现,经过交警部门持续开展各项专项行动和不间断的宣传引导后,电动自行车骑行人的头盔佩戴率相较过去有了明显提升,大多数市民已经自觉佩戴了头盔。早上*点半,在市城区汇通路与顺城街交叉路口,此时正值早高峰,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秩序井然。在等待信号灯的间隙,一侧路口停了大约**辆电动车,大多数市民都正确佩戴了安全头盔,形成了一道文明风景线。“戴头盔有没有必要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很多市民表示,骑行人和乘坐人都要佩戴安全头盔,大家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一位市民坦言:“挺好的,之前我也没有戴头盔的习惯,《条例》的施行加上交警的督促,才让我养成了这个习惯,给我们增加了安全保障。”但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仍有部分市民存在头盔“带”而未“戴”的现象,看到交警在执勤,才停车把头盔戴上再通行。不仅如此,骑行个人电动车的比骑行共享电动车的头盔佩戴率相对更高一些,“有的共享电动车的头盔出现了缺损,还有的则荡满了灰尘,卫生问题值得关注。”在路口,一位扫码开锁之后却没有佩戴头盔的市民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盲区莫忽视——孩子的“头”等大事更得多上心**月**日早上*时**分,正是上学高峰时段,家长们送孩子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中,电动自行车占了绝大多数。孩子们有的坐在电动自行车的前面,有的坐在后座,还有一些电动自行车上坐了两个孩子。相比身边戴着头盔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孩子佩戴头盔,反差很大。成年人能遵守新规,为何更加需要呵护的孩子,反而身处安全“盲区”?采访中家长也有着不同的说法。一位刚刚送了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相比大人的头盔,孩子的头盔不好买,“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所以也就没特意去给孩子戴。”除了“难买”的原因外,“家里离学校近”“路上骑慢点就没事”“孩子不习惯戴”也是大多数家长的回答。对于乘车人是否佩戴头盔,《条例》又是如何规定的呢?《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驾驶人和乘车人应当规范佩戴安全头盔。采访过程中,也有个别家长安全意识较高,自己和孩子都戴上了头盔。市民张先生表示,孩子的安全问题容不得一丝马虎,尤其上下学接送,车流量较大,给孩子戴上头盔更安全,“当然,头盔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选择一款质量过关的头盔显得尤为重要。”和成年人相比,儿童头部骨骼等尚未发育完整,抗冲击力更差。此外,孩子坐在后座,无法预知事故将要发生,出现意外的瞬间往往没有防范保护意识。一旦发生事故,受到的伤害会比成年人严重很多。交警表示,头盔不管对于驾驶人还是乘车人来说,是遇到危险后的最后一道防线。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可大大减轻事故对驾乘人员的直接伤害。氛围更浓厚——共创文明和谐交通环境《条例》的施行和市民出行息息相关,不同职能部门立足各自工作实际,强化宣传引导,形成人人参与、大家关注的浓厚氛围。交管部门充分利用早晚高峰时段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不按规定佩戴头盔的行为,增强驾乘人员佩戴头盔的安全意识,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规守纪,安全文明出行,着力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发现骑乘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行为的,在依法处罚的同时也会对其进行面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重点宣传不佩戴头盔的危害及容易造成的严重后果,引导电动车驾乘人员自觉摒弃交通陋习。为进一步提高群众文明出行意识,有效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我市交警部门全方位、多形式打出交通安全宣传“组合拳”。尤为一提的是,近日,晋中公安交警支队高校大队创新宣传方式,在警校联合建立安全宣传微信群、交通安全大讲堂、大学生交通安全志愿服务活动等宣传形式的基础上,借助晋中学院校园广播站,携手开设“高校交通安全之声”广播。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强的宣传内容惠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行走在市城区,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街边有了许多电动车停车位。这样的暖心举措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让市民停放非机动车更加便利。我市城市管理部门从合理施划停车区域、有序规范停车秩序等方面入手,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停放的规范管理,根据市城区主次干道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划定了充足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统一标识、标线,满足市民停车需求的同时,正确引导市民文明停放,着力打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高品质宜居城市环境,让市民出行更方便、市容市貌更整洁。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