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闽沪科研团队赴长桥镇开展茶树菇风险评估调研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日,上海农业科学院质标所品质评价及风险评估研究室主任赵晓燕、 博士赵志勇 、李晓贝,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黄志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质标所副所长姚清华、质标所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主任苏德森等组成科研团队,赴屏南县长桥镇开展茶树菇风险评估调研,在长桥镇镇长张太守,县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包艳清、县食用菌产业负责人周修赵、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人曾龙海(县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站站长)等陪同调研。调研组一行前往长桥镇半圳茶树菇专业合作社基地,新品种红托竹荪示范推广栽培基地,镇食用菌产业提升项目基地(茶树菇产业园区),科研团队每到一处,都向菇农讲解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技术,与菇农亲切交流,召开座谈交流会,听取合作社基地负责人介绍,从原料供应、菌包(棒)生产、接种、培养与栽培管理、产品烘干、销售、废菌渣循环再利用等分段式生产经营情况。茶树菇栽培场所主要使用简易竹木、草帘大棚等,设施简陋,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出菇期易受细菌病害和真菌蚊虫危害,常出现用药不规范而造成农残超标等问题。“非木生菌茶树菇是长桥镇的主导产业,但随着茶树菇产业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加,也出现了供求过剩、标准化程度较低、菇棚老化、产业风险大,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使得长桥镇食用菌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实施县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今年建成长桥镇半圳村茶树菇集产、营、销及加工为一体的集约化、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的茶树菇产业园区。持续推进食用菌转型升级和菇棚改造,打造食用菌大棚建设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各村逐步推广,积极引导种植户转变观念,实现食用菌产业由以茶树菇为主的单品种生产向品种多元化生产转变,降低产业风险,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镇长张太守说道。调研组认为,首先应加强宣传培训指导。强化对茶树菇生产者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有效提升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加强茶树菇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引导生产者按标生产; 加强科学用药、安全用药培训,指导生产者建立农药使用规范制度。同时,积极推广科学生产技术。采取绿色防控措施,要大力推广粘虫板、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指导生产者科学建设防虫网等隔离带,及时清理染菌的菌包和料面上的病菇、烂菇,禁止在子实体生长期间使用化学农药;做好生产环境卫生整治,提高绿色安全生产水平。此外,还应加强省科研院校和省、市科技特派员队伍等技术团队建立科研合作,发挥科技特派员专业特长,为长桥镇茶树菇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建立标准化基地、规模化经营,绿色环保,是促进长桥镇茶树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经之路。(屏南县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