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赤峰市生态环境局四举措推动生态环境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赤峰市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高质量完成重点工作任务。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方面。聚焦空气质量改善,制定了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扬尘污染控制、煤烟型大气污染治理、工业废气稳定达标排放等专项工程,统筹开展了散煤、挥发性有机物、“散乱污”工业企业等综合整治行动。投入资金***亿元累计改造棚户区**.*万套,投入资金*.*亿元清洁化改造平房居民燃煤炉具*.*万台,仅此两项每年可减少散烧燃煤约**万吨。全市所有**万千瓦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家,治理工业炉窑**座,中心城区及旗县建成区实现燃煤小锅炉“清零”。不断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完成物料堆场全封闭改造工程**个,中心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监测结果显示,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年改善,优良天数从***天提高至****年的***天,优良天数比例达到**.*%,PM*.*下降至**毫克/立方米,均为历史最好水平。碧水保卫战方面。围绕水质改善,实施了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升、河道环境整治、水源地保护等专项工程。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全面开展巡河巡湖行动,组织开展河道采砂、入河排污口、河湖“清四乱”、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市地表水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中心城区和旗县城关镇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坚持精准治污,打出了水质改善“组合拳”,制定了《赤峰市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赤峰市入网排污口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方案》《赤峰市入网排污口排放口规范化建设技术要求》,全面开展入河入网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累计封堵入河排污口***个,规范化改造***个。****年,全市**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为**.*%,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净土保卫战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建设用地、农用地风险管控,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控。建立优先管控名录和污染地块清单,开展受污染耕地溯源排查和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排放企业排查。大力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自治区级工业园区配套渣场全部投运,市级工业园区全部实现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医疗废物全部实现安全处置。开展工业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固体废弃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全市农药、化肥施用量连续实现负增长。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全部完成,土壤环境保持总体稳定。二、持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把**.*%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全市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个,森林公园**处,地质公园*处,矿山公园、沙漠公园、湿地公园、草原公园等*处,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为自治区重要湿地,湿地保护率达到**.*%。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组织实施林业和草原生态补偿工作,公布盟市重要湿地*处,编制印发《赤峰市湿地保护规划****—****年》。积极推动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和试点单位**个、自治区级绿色矿山**个。三、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新能源装机规模、发电量“双倍增”计划,赤峰市新能源装机达到***.**万千瓦,已超过火电装机规模。推动“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发展,远景、华锐风电等一批“风光氢储”装备制造企业落户赤峰。严格项目节能审查约束,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诊断和能源审计,挖掘节能潜力、提升能效水平,倒逼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与****年同期相比地下水超采区平均水位上升*.**米。强化工业用水在线计量管理,全市节水型企业达到**余家。******废水综合治理等重点节水技改项目。加大探矿增储、矿权整合力度,实施采选扩能工程,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四、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制定出台《赤峰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压紧压实各级各方责任。颁布《赤峰市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条例》《赤峰市地下水保护条例》《赤峰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赤峰市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条例》等地方法规,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出台了《赤峰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扎实推进。积极完善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修订了《赤峰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制度》,曝光环境违法案件****余起,保持了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