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常熟:法治阳光普照“江南福地”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常熟,全国唯一的普法先进“七连冠”县市。“八五”普法实施以来,常熟市锚定航标、奋楫争先,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思想理念现代化、工作体系现代化、工作能力现代化,全力谱写法治宣传教育新篇章,为常熟建设更高品质“江南福地”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高点定位、凝聚合力,奏响普法“大合唱”
压实“一把手”职责。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专题听取并研究涉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议题。市委书记多次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作出具体批示,市长牵头召开全市“八五”普法工作推进会,高标准统筹推进“八五”普法实施。
发挥“指挥棒”作用。坚持以责任清单明确普法任务,以考评督导推动工作实施,实现年初普法清单、普法任务、普法活动“三明确”,年中提示单、督办单“双促进”,年终述职述法、履职评议“全覆盖”。
构建“大普法”格局。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制度性文件,持续推进普法责任制、以案释法及媒体公益普法三项机制。
二、聚焦重点、分类施策,精耕普法“关键点”
紧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承接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国家级试点工作,明确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项具体举措,率先推出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败诉学法、重大决策前合法性审查三项机制,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紧抓青少年“关键时期”。做好全市中小学法治教育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推进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名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作用,全面落实一年*课时法治实践任务。
紧扣重点人群“分类施教”。组织开展“法律进企业”“法治体检”等主题普法活动****场次,惠及企业****余家。开展“护苗”行动、“海棠常红”法律助残维权等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精准便捷的法治服务。推出“律动E站”普法品牌,探索推进“直播+普法”模式,助力新经济新业态群体发展。连续*年组织开展新市民法律知识竞赛,持续加强新市民普法工作。
三、融合创新、特色彰显,打造普法“新亮点”
“建用结合”,优化法治文化阵地配置。高规格建设常熟市法治乡村实训教育基地并建成全省首个法治乡村主题展馆,打造村(社区)两委干部、“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等群体法治素养提升主阵地。打造以言子政德品质为内核的“常熟市政德教育基地”,获评第九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全市***个法治文化阵地全面融入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 
“需求导向”,拓展法治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开播《老闲话中觅法理》法治电视栏目板块,用方言讲述常熟本土法治故事。****年上线“常熟·普法”抖音新媒体公众号,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原创短视频***余条,播放量突破*.*亿次。在全市****辆公交车车载TV、***余块气象屏、*万数字电视开机画面等阵地实施“法治宣传全屏计划”,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传承创新”,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注重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与法治文化的“联姻”,做优做实虞山篆刻、辛庄评弹、古里山歌等“一镇一品”法治文化特色品牌,组织开展“三农”法治文化“一镇一品”文艺大展演**场次。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深挖言子“弦歌之治”“大同小康”思想精髓,创作普法短视频《弦歌不息 综合为治》,入选江苏省法治文化作品库。
四、普治融合、久久为功,共绘法治“同心圆”
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率先发布“六不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助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全省首发《法治型行业协会(商会)建设工作指引》,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深化行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水平。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全省率先探索实施村规民约履约评议制度,全力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充分发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示范带头作用,持续推进“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年至今“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余场次,引导法律服务****余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余起。
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虞城善治”新模式,全力推进“八心工程”建设落地落实,建设“平安指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推出了一批诸如“宅基管家”“春来月谈”“*+X”的基层依法治理制度机制,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