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津村“板凳课堂” 解决村民急难愁盼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今年以来,港西镇以“板凳课堂”为载体,深入推进主题教育,通过在网格党群服务点、村民公园、农家小院等群众聚集的地方开展理论学习,重点聚焦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在哪讲四个方面,解决农村党员学习能力不强、参与学习不便等实际问题,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米”。下午,在和煦的阳光下,一堂别开生面的“板凳课堂”在港西镇双津村一户村民家门口的稻田前开讲了。没有主席台、没有讲话稿,几张长板凳,党员干部、志愿者、村民群众坐成几排,认真聆听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内容。“我们开设‘板凳课堂’主要是想以一种‘拉家常’的形式,在村民的家门口进行宣讲,用贴近村民的语言去传达一些文件精神,还有政策宣传。”双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茅雯蔚告诉记者。“我们的宣讲不仅要让村民听得懂、更要能记得住。”曲鑫豪是宣讲团的一名成员,“像这次主题教育,不仅是讲理论,更多的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谈体会谈想法。”记者了解到,“津馨小板凳”课堂不分时间、不限时长,灵活选择地点,村民聚集在哪儿、哪里有需要,“板凳课堂”就开在哪儿。“目前的宣讲团成员主要以村干部、社区民警还有双报到党员为主,宣讲内容围绕政策宣传、环境治理、妇女维权及各类安全教育展开。”茅雯蔚说。“板凳课堂”除了作为村“两委”开展宣传教育的阵地,也成为了村民们反映解决问题的平台。村民们的许多“急难愁盼”都能在“板凳课堂”上提出,并在家门口得到及时解决。自今年开课以来,“板凳课堂”已开展了十余次活动,以贴近生活的方式,深入群众的宅前屋后、田间地头,这种“接地气”的形式深受村民欢迎。“之前在课堂上了解到了电信诈骗的危害,对我们老人很有帮助。”“在板凳课堂上提出了沈家湾老街上排水差的问题,反映以后很快就整改疏通了,是个非常管用的平台。”村民们纷纷对“板凳课堂”竖起了大拇指。目前,“板凳课堂”已成为双津村政策宣传、收集民情民意以及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活动阵地。接下来,双津村将进一步拓展“板凳课堂+”服务,更好地服务双津村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