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公共服务同质同标 家门口的幸福看得见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千万工程”,给生活带来了什么?义桥镇復兴村的孙阿姨说,村里更干净漂亮了,像个小公园,处处是风景。楼塔镇大同三村的楼大伯说,村里更洋气了,有了智慧老年食堂和智慧医疗站,可真方便。新街街道双圩村的小杨说,村里更有城里味了,有滨水公园和健康跑道,现代气息十足。……“千万工程”,百姓是主角。在推进“千万工程”的实践中,萧山不断回应百姓需求、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公共服务同质同标,跑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度,唱响了村美民富的“蝶变曲”,让萧山乡村从“生活洼地”迈向“民生福地”。如今,翻开“千万工程”这部鸿篇巨制,来自主角们的幸福笑脸、真挚话语,组成了一帧帧温暖的画面,恰如一部“美好生活”纪录片。聚焦“融”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城与乡,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形态。融合,是缩小差距的过程,是城乡互动的过程,也是身处其中每个个体不断“触新”的过程。在“千万工程”的进程中,萧山做足了“融”的文章。多年来,萧山坚持把“城”与“乡”放到一起谋划、一体推进,完善城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物流、宽带等建设,合理布局医疗、教育等资源,推动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向乡村延伸,切实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交通,是融的“血脉”。萧山把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从“行路难”,到“条条通”,再到“路路美”;从车遥马慢,到“半小时交通圈”“五位一体”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萧山农村公路串联起城市和乡村,疏通了城乡融合发展脉络。据统计,截至****年底,我区累计投入资金约***亿元,完成全区**个镇街(场)****条“四好农村路”建设,合计里程达****.*公里。医疗和教育,是融的“筋骨”。*月初,在萧山“南部教育共富行动”的启动仪式上,**所学校进行签约结对。这是一次深入的结对,未来三年里,萧山将通过教共体带动、城乡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提升南部五镇基础教育。这一举措,是萧山大力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缩影。多年来,萧山积极探索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建设,每年都有大批萧山教育干部和教师在城乡间“大流动”,为乡村教育注入“优质”力量。(施丹丹王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