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佛山村:青山绿水间的幸福生活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村是什么?佛山村一栋建筑的白墙上,写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沿着小径盘旋而上,佛山溪串联起佛山公社、文化长廊、爱国英雄事迹陈列馆等文化节点。竹海漂流、骑行驿站、云上秋千等休闲项目穿插于山野之间,为田园景象增添产业活力,成为佛山村的“出圈利器”。在这里,山水以静默又热烈的姿态“回馈”给村民幸福生活:美丽庭院、景观小品、停车位取代房前屋后的老辅房,天然气入户全覆盖,共享洗衣房处处可见。最直观的一点是,佛山村不再闭塞,村民更开朗健谈了,“以前有陌生人过来都不知道说些什么,现在碰到来打卡的投资商,我们都会主动说,可以去哪里哪里看看。”年轻人回归返乡创业者吴敏杰:林道经济底气足从戴村同盘顶俯瞰,富春江、浦阳江、钱塘江三江汇聚,湘湖、白马湖两湖水系相通,美景尽收眼底。在这里开设一家专门看云海的驿站,是吴敏杰在****年做的一个大胆决定。“疫情期间没事干,经常跟朋友一起爬山。佛山的骨干林道盘旋在崇山峻岭间,穿越了大片群山和竹林,尤其春夏时节,峰顶云雾缭绕,特别好看,是我创业的底气。”吴敏杰此前一直在旅行社工作,对于旅游项目有自己的理解:必须有特色,必须可操作。适逢戴村大力发展“郊野运动小镇”,广发“招募令”,招引优质项目。与吴敏杰一起看中这块休闲运动“蛋糕”的还有三清园户外运动公园负责人、滑翔伞飞行项目负责人等。****年,戴村共落地运动休闲项目近**个。其中,由吴敏杰运营的高空秋千在****年的十一期间开荡,试运营期间超过****人检票。同时,与之配套的云上·壹号驿站服务了更多人,“比起玩心跳、斗胆量的高空秋千,在驿站这里喝喝茶,欣赏美景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如今,驿站名声已打响,让吴敏杰想不到的是,其比高空秋千多了两批另外的受众:自行车和摩托车骑行爱好者。钱塘骑士、德清战骑、酷骑工作室、杭城靓车队……各色骑行爱好者的打卡贴纸铺满了驿站的玻璃墙,驿站的“云上贴纸”也成了过往骑手想要get的单品,“很多外区的朋友会把我们这站当作萧山骑行的第一站,大家会一起交换贴纸、联系方式,相约下次再在驿站相聚。”吴敏杰介绍,特别是今年*月底,戴村—楼塔最后一截断头路也被打通了,戴村林道与义桥、河上、楼塔相连接,也与富阳渔山乡、灵桥镇相连接,成为骑友口中“萧山天路”的重要一段,“上周末有**多位自行车骑友和***多位摩托车骑友来驿站打卡。很多人加了驿站微信号后,刚离开就会跟我们约下周驿站的座位,有些每周都来的富阳和萧山城区的摩友已经通过我们成了老友。”骨干林道的建设不仅串联起了群山间的资源,更打通了一条深山致富路。吴敏杰告诉记者,云上驿站的成功让很多考察商坚定了开驿站的信心,戴村的驿站招商也变得火热,“很高兴能为家乡发展‘打样’,也期待更多人回来建设家乡。”如今,他对自己的生活节奏很满意,每天**:**从家出发,到驿站打扫卫生、准备餐点,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泡茶、煮咖啡的个中好手。接下来,吴敏杰规划将项目往山下衍生,将山下的共富项目与山上的游客项目进行联动,促进规模发展。茶叶销路广直播带货谢仪:“触网”增收天地宽戴村三清茶以闻起来清香、喝起来清醇闻名,享有“佛天雨露”的美誉。但很少有人知道,长在高山上,雨水充沛、云雾日多,佛山村产的白茶、绿茶同样广受好评。“清澈、清香、清甜,好山好水出好茶,我们的茶叶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喝起来不苦不涩,泡起来香气扑鼻……”去年清明节前后,佛山村村民谢仪在映山红的直播间里卖力吆喝,把自家茶田产的**斤茶叶全部卖了出去。以前,谢仪都是线下卖“青草”,也就是摘下来没加工过的茶叶,通常*斤“青草”做一斤白茶,单价较便宜。“去年通知我们,佛山村未来乡村展示馆接入了映山红直播间,我们可以在里面卖农产品,包装也由映山红提供,我们主要负责产品,以采茶制茶卖茶为主。”一开始,谢仪没制作过茶叶,跟着家里人和村子里的茶农学习,从手工炒制,到半自动机械的改良工艺,最后制成成品。“最大的挑战还是对着镜头,文案记不住,讲话也磕磕绊绊,但映山红有自己的受众,坚持下去也算把销路打开了。”她介绍,去年自家的茶叶卖到了***元一斤,今年更是被早早预订了,每斤单价被提到***元一斤,每年可增收*万余元。现在村里通过触网卖茶叶的茶农不多,大家有时候会约着一起观摩谢仪直播,谢仪也会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村里有**多户茶农,规模大的茶农能承包**多亩茶田,当季有二三十人来摘茶制茶。不过客户主要以周边的私营企业主为主,牌子没打出镇外,直播是个很好的机会推广佛山茶叶。”钟卫刚介绍,随着谢仪的成功,越来越多的茶农有信心加入直播卖茶的行列,将共同形成村庄的另一支柱产业——茶叶产业。谢仪是村聘干部,日常的工作是处理村庄大大小小的事务,对于“触网”其实并没有什么信心,“我一直都是按部就班的,也很少接触网络,总觉得直播带货离自己很远,也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在数字化变革的大潮下,佛山村主动推动数字理念和数字技术融入乡村发展大场景,搭上“映季”网上商城顺风车销售村民种养的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并在此基础上,鼓励村民拓宽销售渠道,打通乡村发展增收闭环。如今,谢仪能对着镜头不打磕绊地介绍,也能自如跟弹幕互动。接下来,出于对自己茶叶的自信,谢仪还想加盟到佛山的共富项目之中,打通“种产品、卖产品”的农村资源价值变现通道,做出自己的茶叶品牌。建别墅养老退休老师吴秀华:美丽庭院点“靓”幸福生活在佛山村接待外村来访线路中,退休老师吴秀华家总是打头的第一站。五针松、麦冬、假山石颇有设计感地存在小院一侧,太阳花、铜钱草、三角梅、百合花等则交错排列在屋间,道旁还种有芹菜、茼蒿、小白菜,“吴老师家种的东西真不少,而且有很多人会来她家取经,可热闹了。”佛山村党总支副书记钟卫刚带着记者参观了吴老师家的特色小院。院内,吴秀华拿了剪刀,剪下橘子、柚子和金橘招呼记者,“都是自己家种的,很甜!”边吃橘子,吴秀华边介绍花花草草的养护小知识,“铜钱草浇水要浇透,三角梅呢又要控水,等叶片蔫了再浇,都有讲究的。”红的热烈,绿的沉静,紫的浪漫,在房子后面大片竹林的映衬下,整个院子风情满满。出门是旅游景点,进门是美丽庭院,吴秀华的获得感大大增强,“在农村小院住出了城市别墅的感觉。”但十年前,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年,吴秀华回到老家佛山村,花百万元造了一栋别墅住进来,“建完我就后悔了。”当时,村道是黄泥沙路,离家不远处还有坟,电线电缆杂乱无章,吴秀华晚上不敢一个人出门。佛山村多山,土地又贫瘠,属于典型的“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佛山村通过全域土地整治,以“后天”努力补上了缺陷。在经历了“三改一拆”、辅房整治,对拆后土地进行建设用地复垦,对废弃矿山荒坡进行生态修复后,道路敞亮了,溪流也清澈了。其中,最让吴秀华印象深刻的还是一场“围墙革命”,“我们刚来时,每户人家的围墙都很高。改造后,围墙不见了,都是用红叶石楠相连,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大增强。”说着,吴秀华拿出一杯豆浆润嗓子,“最近几天身体不太舒服,邻居就每天给我做一杯豆浆送到家里,还往里面加红枣枸杞。要是碰到哪家做了好吃的菜,也会送过来,感觉特别暖心,很有归属感。”每天早上浇浇花,在村里绕上一圈,晚上吃完饭后,跟大家一起跳跳广场舞,老伴直夸吴秀华回家过退休生活回对了。随着村庄环境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每周末,家里孩子也会回佛山跟父母相聚,共享天伦之乐。据了解,佛山村正联合周边*个村建设佛山共富联合体。吴秀华最期待的是已在筹备中的佛山商业街,“希望到时候能够开一个大型超市和好的理发店,这样生活别提多便利了!”记者手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域整治,让村庄获得了凤凰涅槃般重生的机遇。”采访中,这是村民和村干部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佛山村的突破,始于全域整治。在持续的“变形记”后,依托丰富山水资源,村庄一步步“脱胎换骨”,“造血”能力日益增强,美丽环境与经济发展实现了“两翼齐飞”。一拨接一拨的投资客商来此考察,“既有扎个小辫、穿大T恤的年轻人,也有大热天穿衬衫西裤的商务人士。”在佛山公社纳凉的村民早已见怪不怪。正是越来越多的创客、村民与青山绿水不期而遇,碰撞出了创新创业的火花,既有诗又有远方,生态、生产、生活在此交融,解锁出幸福生活的密码。(周珂汪观能朱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