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就是铁人精神!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纪念,是对英雄的致敬纪念,是对历史的自信纪念,是为了更好前行****年是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周年,“铁人”不仅仅是一个先进人物的代表,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铁人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这是楼群簇拥下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爱国主义精神****年,王进喜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他曾多次向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国家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艰苦奋斗精神****年*月**日,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宣告大庆油田正式发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在大庆油田建设初期,职工们自己动手盖房屋(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紫微 摄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队友们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年,在迎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冬季施工中,大庆人在破冻土,铲积雪,兴建新油井。新华社记者 李基禄 摄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迎着寒风奋战*天*夜,把**米高、**吨重的井架树立在荒原上,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吨水。经过艰苦奋战,仅用*天零*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宁肯少活**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忘我拼搏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以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个月里,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和****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万米的奇迹。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他的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如果不赶快压住,就会造成井毁人亡的悲剧。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情急之下只能用水泥代替。工人们往泥浆池里倒入大量水泥,试图压制井喷,可现场却没有搅拌机,水泥都沉在池底,加重了堵塞程度,井喷更厉害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身受腿伤的王进喜,扑通一下就跳进了齐腰深的泥浆里,将自己的身体当做搅拌机,把泥浆池里的水泥搅上来。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紧张地战斗了三个小时,终于制服了井喷,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房东赵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科学求实精神铁人王进喜钟爱打井,也就对钻头有了格外的研究,是个不折不扣的“钻头迷”,他有个绝活,能在千里之外根据钻进时井下传出的声音,判断钻头的磨损情况,也曾在驱车前往井队解决问题的途中,通过一个井队打钻的声音,成功判断和阻止了一起钻井事故的发生。大庆油田钻井第二大队大队长王进喜(左二)正在参加钻井劳动(资料照片)。铁人的聪明智慧,来源于他长期的经验积累,更是刻苦钻研的成果,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大庆石油会战初期,王进喜领导的****标杆钻井队也打了一口斜度超过*度半的井。为了使全队牢记这一惨痛的教训,王进喜亲自带领全队把这口不合格的井填起来。有位工人难过地说:“填了这口井,就给标杆队的队史写下了耻辱的一页。”王进喜用严峻的目光扫视大家,沉重地说:“没有这一页,队史就是假的。这一页不但要记录在队史上,还要刻在每个人的心里,让后人都知道,我们填掉的不单是一口废井。而是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此后,铁人带领全队钻出了大庆油田一口又一口生产井。****年,用*个半月时间打井**口,实现了进尺*****米,刷新了世界钻井纪录,并创造了全国中型钻机月完成钻井数、月进尺、日进尺、班进尺、钻头使用、低成本等**项全国最高纪录。“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精神大庆石油会战初期,粮食定量低,职工们吃不饱,王进喜就叫老伴儿把玉米面炒好,装在袋子里带在身边,吃饭时就抓把炒面充饥,有时干粮袋忘记带了,就借故走开饿一顿,从不吃井队的饭菜。对王进喜来说,饿上一两顿是常有的事。他同母亲给全家定了一条规矩: “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沾!”王进喜有严重的关节炎,上级领导照顾他,给他配了一辆吉普车,王进喜就用它来送料、送粮、拉职工看病,成了大队的公用车。这辆车工人、干部都可以用,唯独王进喜的家人不能用。就连王进喜的老母亲病了,还是王进喜的大儿子用自行车推着去卫生所看病。这个铁骨柔肠的西北汉子,真真正正为了人民群众当了一辈子的老黄牛。****年,大庆油田钻井队大队长、“铁人”王进喜在井上向工人问寒问暖。新华社记者 雪印 摄“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如今,在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陈列着一本《毛主席语录》,扉页上有“铁人”王进喜亲笔签名和题写的“五讲”。时隔半个多世纪,“铁人”的“五讲”体现出的深厚集体主义观念、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观众走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年,王进喜患胃癌病逝,年仅**岁。铁人燃烧了自己的**个春秋,用生命之火点燃了大庆的“石油之光”,点燃了石油人为油而战的热情,他为祖国和人民作出的贡献,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这就是铁人王进喜!这就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文字:刘丽图片除署名外由大庆油田文化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