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竺镇】【天竺故事】“村名拾零”之楼台村——近水楼台先得月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图片附件 温榆河畔 京东古镇 天竺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丰富 尤其以民间故事 和风俗传统 最为引人关注 本刊特意推出 “天竺故事”专栏 和您一起感受天竺悠久的历史 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村名拾零 话说在北京地域之中功能强大的北运河水系里,滋养了一只“天竺老蚌”。这“老蚌”采天地灵气,集日月精华,竞自孕育出了十四颗璀璨的明珠:杨二营、喇苏营、拨子房、花梨坎、楼台、天竺、小天竺、二十里堡、马连店、小王辛庄、薛大人庄、龙山、岗山、桃山。 正如“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这些宝珠有的成为皇族珍藏,有的与忠臣良将比肩,有的与佛家行者结缘,有的献身演艺,有的归隐田园,留得一段段佳话在村野乡陌中,在街头闾巷间,广为流传,绵延不断。 近水楼台先得月 楼台村南临温榆河,整体呈正方形。别看“楼”、“台”都和“高”搭边,事实上在这里却是有点“名不符实”的,村子恰恰是位处天竺镇内最洼的地域。那为何称名“楼台”呢?这里边儿还有个小故事。相传村子南端地势最洼,长年雨水的灌浸使之形成了一个小水塘,村里百姓都管它叫“月河”,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鱼塘。据村里老人回忆,以前传说这水塘里的水能“散香”,还有人说这水是“圣水”,能够祛病。 有了这些说法,小水塘可就名声在外了。民间历来讲究“偏方治大病”,由此,相信“圣水”祛病之说的人自然为数不少。据说慕其名赶来取水的连村北建成不久的首都机场家属院的居民都有,当然算起来也是好几十年前的事了。至于这小水塘中的水是不是医好了信民的病,大概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清楚吧。 图片附件 月河旁边有一个高土坨,别看这么个不起眼的土丘,跟皇家贵族颇有些渊源。据传,辽代萧太后的梳妆楼就建在它的上面。萧太后每年春天到花梨坎赏梨花时,就在楼台的梳妆楼里梳洗打扮,用的也是月河的水。这个萧太后可不是个凡人,是辽景宗皇后,字燕燕。***年,其子**岁的圣宗承继景宗皇位。因圣宗年幼,**岁的萧太后摄政,号承天皇太后。辽与宋交战多次,她都和圣宗亲征。萧太后习知军政,澶渊之役,她亲御戎车,指挥三军。并最终与宋军签订澶渊之盟,让宋真宗每年向辽纳银**万两、绢**万匹,并称萧太后为叔母。 整个楼台村也是围绕这个高土坨逐渐发展起来,后来就取“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的美好寓意,定村名为“楼台”。 抗日战争时期,曾化名为“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