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天竺镇】【天竺故事】“村名拾零”之天竺村——一京二卫三天竺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图片附件  温榆河畔  京东古镇  天竺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丰富  尤其以民间故事  和风俗传统  最为引人关注  本刊特意推出  “天竺故事”专栏  和您一起感受天竺悠久的历史  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村名拾零  话说在北京地域之中功能强大的北运河水系里,滋养了一只“天竺老蚌”。这“老蚌”采天地灵气,集日月精华,竞自孕育出了十四颗璀璨的明珠:杨二营、喇苏营、拨子房、花梨坎、楼台、天竺、小天竺、二十里堡、马连店、小王辛庄、薛大人庄、龙山、岗山、桃山。  正如“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这些宝珠有的成为皇族珍藏,有的与忠臣良将比肩,有的与佛家行者结缘,有的献身演艺,有的归隐田园,留得一段段佳话在村野乡陌中,在街头闾巷间,广为流传,绵延不断。  一京二卫三天竺  天竺村和楼台村,在辽国皇族眼里可是一对大红大紫的“姐妹花”,每岁必至此赏花纳凉。  那时的天竺称“天柱”。天柱即为支天之柱,《神异经·中荒经》说:“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人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天柱的名字确实有些来历,这地方自然成了皇家钦点御用的福地。萧太后与辽帝在此建了凉殿供“春赏花,夏纳凉”,平时研究治国方略,战时制定作战方针。在《辽史·地理志四》“南京道顺州”条载:顺州领怀柔县,南有北齐长城,城东北有华林、天柱二庄,辽建凉殿,春赏花,夏纳凉。辽史中屡见辽帝至天柱之事,如辽景宗乾亨四年(***年)“正月己亥,如华林、天柱”。如,即是往或到的意思。足见天柱与皇族非同一般的关系。  其实,天竺村还真有一宝,那就是地下常年蕴藏的温泉。水温在**~**℃之间,储量十分丰富。  至清朝时取谐音改柱为竺,名号“天竺”,沿用至今。  图片附件  ▲天竺村平面图  早年间,村里各色行当齐全。有木匠行,大到能建房筑屋,小到能做居家用具;当时马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村里打大车的铺子就是专为修理马车而开的;还有办喜事用的轿子房,办白事用的杠房,办红白事都用得上的棚铺,以及供街坊邻居聊天喝茶的小铺儿,当然还有孩子们最爱的点心铺子,连说大书的都有固定地儿。真是五行八作,应有尽有。京东虽流行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的说法,但天竺村内却比较早流传有“一京二卫三天竺”的说法,卫是指天津卫,足见得当时天竺村的影响力有多大。  每月逢二、五、九的日子都有大集,集市由南到北足有二里地远。十里八村的人都会来天竺村赶集,或买或卖,或游或玩,很是热闹。村里人还编了一句顺口溜:“天竺集二五九,没事上街扭一扭。”把集市的热闹与大伙的期待尽括其中。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