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石泉:发挥工赈后扶协同效应 推动就业富民多点开花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年来,石泉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乡村振兴“三个转向”要求,大胆创新探索,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和以工代赈工作,在促进群众稳就业,持续增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年以工代赈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县。  完善“***”后扶模式,稳就业强产业促增收   石泉县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创新建立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石泉模式(以创建搬迁安置点“文明小区、幸福家园”为引领,以推进设施配套、组织管理、服务体系“三完善”为基础,以强化产业、创业、就业“三支撑”为关键,以落实财产、公共、民主“三权益”为保障,聚力实施三业覆盖全员化、常态管理智能化、办事服务便捷化、邻里关系亲情化、权益保障公平化“五化”举措),有力推动了搬迁群众“稳得住、融得好、快致富”。该经验做法得到《陕西工作交流》《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今年以来,该县结合年度工作任务,紧紧围绕稳就业、强产业、促增收目标,不断完善“***”后扶模式,通过“五抓一引导”就业产业,续写了石泉后扶新篇章。
  做实五抓稳就业增收。抓好就业信息监测,对易地搬迁劳动力资源及转移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按月动态更新。抓好就业政策帮扶,通过“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人才夜市”等就业服务活动,为求职人员提供岗位*.**万余个。抓好新社区工厂吸纳,全面推行“总部企业+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发展模式,促进易地搬迁群众高质量就业。全县正常运营新社区工厂**家,吸纳就业****人。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归雁经济”,扶持鼓励大众创业,促进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向搬迁安置区延伸。目前,共有**名易地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人。抓好技能培训提质。以订单、定向、定岗式培养为方向,常态化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劳动能力和有培训意愿的搬迁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培训后就业增收的能力。今年以来,石泉县易地搬迁户中有劳动力和就业意愿的****户就业****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人,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和每户至少有*人稳定就业的目标。
  引导集聚促产业发展。规划引领,科学编制乡村振兴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和示范村村庄规划,引领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向搬迁社区周边集聚,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品牌促进,不断强化农产品品牌培育,全县培育绿色食品A级农产品*个、有机农产品*个、富硒农产品*个、特质农品*个,“石泉黄花菜”获国家地标产品认证,促进了石泉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集群带动,依托生态和富硒资源禀赋,聚焦富硒食品预制菜首位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引进**家富硒食品(预制菜)加工龙头企业,探索形成“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千家万户”发展模式,提升联农带农综合效益,畅通农村资源盘活渠道,已辐射带动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个、建成标准化产业示范园**个、带动**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万元、增收易地搬迁农户*千余户。池河镇集镇西区安置点被省发改委等*部门评为省级****年度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示范安置区。  新综合赈济模式,增岗位分红利促增收   精心谋划。石泉县着眼于全县产业发展需求,谋划了陕西省石泉县****年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创新拓展项目。该项目以池河镇明星村农旅融合示范园为基础,贯彻“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要求,摸排出项目区附近有意愿务工群众 ***人。选择项目主要实施内容为道路改造、排洪渠,技术要求低,施工工艺成熟,操作简单,施工难度小,群众参与度高,能够达到“能用人工不用机械”的要求,在项目的选择上完全符合“项目是手段,赈济是目的”的目标。
  精准实施。该项目总投资****万元,中央预算内工赈资金***万元,其他投资****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修复渠道*㎞、道路提升改造*.*㎞、新建产业路*.*㎞。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工赈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会议,建设进度、技能培训、务工人数和劳务发放定期调度,县镇村和行业部门横纵双线监管,务工群众与专职考勤员劳务报酬双向确认等*项制度,确保项目实施规范、务工组织有序、技能培训到位、报酬发放及时。目前,该项目形象进度已进入尾声,正在倒排工期,有序推进。
  精益成效。该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工赈资金的杠杆作用,以工赈资金***万元撬动了地方投资****万元,有效放大了“赈”的效益。拓展了综合赈济模式,由单一发放劳务报酬拓展至“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的综合赈济模式。带动项目区附近各类农村劳动力***人就业增收***余万元,占以工代赈资金比例**.**%。同时制定了为期*年的折股量化分红方案,每年分红比例为以工代赈资金的*%(**万元),用分红资金开发*个公益性岗位,人均年收入不低于*万元。既有效地解决群众“增收难”问题,还助推破解项目区示范园产业“发展难”的问题,实现了企业、村集体、群众三方共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接下来,石泉县将继续坚持“一盘棋”思想,将易地搬迁后扶与以工代赈工作结合起来,互相补台,好戏连台,共同当好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如有附件或图片请到网址中下载或查看https://***.******.***.cn/Cont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