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创楼门微景观 共享幸福邻里圈-东洲家园社区走出楼院自治新模式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共创楼门微景观 共享幸福邻里圈
东洲家园社区走出楼院自治新模式
“小楼门大天地”,“楼门院”是居民走出家庭,参与社会活动、沟通邻里感情的重要纽带,是连接社区和居民的精神末梢,更是基层思想教育、文化建设、公益服务、居民自治、社会动员的重要平台。崔各庄地区东洲家园社区,利用楼门这一方小天地,打造了别出心裁的“楼门文化”,做起了楼院自治的大文章。
今年*月,崔各庄地区东洲家园社区启动“近邻社区”楼门文化治理品牌服务项目,通过聚焦多样性需求,聚集多元化资源,聚合多方力量等举措,在美化社区环境,改善楼门大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凝聚了居民自治动力,增强了居民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以文化促融合,将文明触角伸向每个家庭。
聚焦“邻期盼”打造*个特色楼门
前期,东洲家园社区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居民群众的意见,通过***份调查问卷,*次骨干座谈会,*次推进会,*个设计稿,历经*个月的打磨,东洲家园社区的*个试点楼门终于打造完毕,楼门文化打造紧密贴合社区实际,成为居民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楼门长亮身份、社区公约、安全守护方便了居民了解社区、楼门大事小情;原木色花朵栅栏,异形宣传标语牌不仅装点了楼门,还传递了邻里友好、安全教育、文明新风等理念。儿童益智涂鸦、儿童益智道具等让孩子们畅游在知识与创造的海洋中。
“每次在*号楼这边散步,看着奋力生长的绿植和精心制作的围栏,一天的疲惫感就有所缓解。”“我最喜欢的就是涂鸦区,每天都会和小伙伴们在这里相约画画。”楼门文化打破了“一门拉开距离,邻居不相往来”的尴尬现象,增强了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如今,*号楼院让居民们更有家的感觉了,温馨又温暖,这些成效的取得都是在社区、居民、物业、志愿者以及专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获得的,东洲家园社区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邻里文化。”社区党总支书记魏媛说。
聚焦“邻组织”建立*支楼门护卫队
延伸家文化,让楼门里充满人情味儿。在试点楼门建设完成之后,社区围绕宣传、维护和监督三个方面,积极动员楼门内的楼门长、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等,建立起保卫楼门的自治组织——楼门护卫队。
所有成员采取轮班制,定期巡逻、维护试点楼门内环境的安全和整洁,及时处理问题,进一步增强了邻里和谐的氛围。“我是楼里的老住户了,再加上我比较喜欢跟大家聊天,所以就主动协助社区开展志愿工作。”楼门护卫队队长刘国荣说。
除此之外,社区还打造了“远亲不如近邻”明信片,广泛向居民宣传楼门文化建设带来的益处,倡导“近邻·家”文化,进一步扩大楼门“家”文化的宣传范围。
维护好楼门文化,在特色楼门打造过程中,楼门护卫队还多次自主开展了环境大整治、最美楼层大比拼等活动,本着“大家的事大家办,安全卫生齐动手”的自治理念,积极参与到家园建设与维护当中。
聚焦“邻力量”带动*批“最靓楼门”
在完成*个试点楼门打造的基础上,东洲家园持续开展“最靓楼门”大比拼活动,有效挖掘了楼门院内有兴趣和特长的居民,让居民参与感、获得感大幅提升,让邻里关系更近,楼门文明和谐的氛围更浓。“美化后的楼门院整洁又好看,我们开展的志愿服务能被更多的居民认可,激发了大家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志愿者肖阿姨说。
下一步,崔各庄地区将坚持以党建品牌创建赋能基层治理,持续推进特色楼门文化建设,以文化促融合,引导居民相亲相近、互帮互助、资源共享,提高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有温度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二维码s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二维码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