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助企纾困解难题 提质增效促发展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为切实服务企业,确保经济稳定发展,夹江生态环境局把服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机结合,深入梳理工作职责,聚焦企业关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主动帮扶指导,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严把环评审批关提升环评质量管理
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重点、分类施策,从项目立项、选址、以及环评编制、审查评估等环节,主动服务提升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效能,助推重点项目建设早落地、早见效,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把好“源头管控关”。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要求,抓实抓好新、改、扩建项目的审批把关工作。同时,持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确保新建项目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在项目预审中强化“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落地应用,充分发挥“三线一单”在项目招商、环评审批中参谋指引作用,突出环境准入提前服务、靠前服务,明确项目环境管理要点和风险点,提升项目环境管理水平,规避高风险项目。****年以来,利用“三线一单”预审项目近**个,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好“环评服务关”。进一步压缩环评审批时间,主动服务、提前指导,完善重点项目审批调度,列出项目清单,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督促建设单位尽早开展环评,合理安排报批时间。为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重大产业布局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审批时限的一半,最大限度发挥环评审批对稳定有效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把好“环评质量关”。加强环评编制单位的监督考核,强化专家审查把关责任,邀请业内权威专家,细化列明审查要点,加强对环评文件抄袭、关键内容遗漏、数据结论错误等弄虚作假情况的审查。实行黑名单制度,对环评质量差、时效性差的环评单位列入黑名单,有效提升环评单位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环评与排污许可联动制度,办理排污许可证必须先办理环评要求,严查企业非法排污、无证排污等行为,作为企业守法准则和监督执法依据。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大对未批先建、未验先投、违法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监察力度。
二、主动靠前服务为企业减负“松绑”
主动靠前服务,用心、用情、用智助企纾困,让“好政策、硬措施”积极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要素保障方面。对重点项目做到科学预判、超前服务、高效审批、合理配置、要素保障。完成欧迪斯等**个新开工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积极推进结构工程减排,更大限度腾出环境容量,“十四五”期间,减排氮氧化物****.*吨,挥发性有机物***.*吨。
在治污帮扶方面。以纳入全市五个一批减排任务清单的**家陶瓷企业为重点,实施氮氧化物深度减排试点,新增高效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完成后颗粒物排放浓度小于**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小于**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大力推进绩效引领,用严格的分级管控措施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和治理力度,引导企业树立无环保就无效益的发展理念。对标行业先进标准打造全省领先的建筑陶瓷绿色发展园区,完成**家陶瓷企业深度治理,占陶瓷企业总数的**%,颗粒物、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以上。实施天地一体监测监控模式,全省率先建成*个镇级空气质量监测和考核体系,新增秸秆禁烧视频监控系统*套,安装园区雷达扫描设施*套,建设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座,落实用电监控企业**家,在线监测**家企业***台设备,全面实现大气、水环境全域全覆盖自动化监测。推行“三个一”环保服务工作(开通一个咨询电话,一个固定接待日,每月一次集中服务),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办实事生态环境局长接待日”工作机制,帮助**家陶瓷企业和*家小微企业解决治污方面困难。
在项目申报方面。认真研究政策和资金支持方向,依照省、市级文件要求,宣传、指导企业积极申报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前往企业,详细讲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奖补范围和类型、入库流程、申报工作要求等,对企业治污工艺、报告编制进行专业指导。对于已经申报资金的企业,积极帮助企业修改完善材料,提高项目入库成功率,全力争取项目资金。截至目前,索菲亚等*家企业成功申请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补助共计***.*万元,建辉等其余符合条件的*家企业正在申请,专项资金保障成为引导企业扩大环保投入、有效提升治污水平的坚实支撑。
在绩效评定方面。创建省级环保标杆企业**家(B级绩效管控),占全省***家企业的*.**%,占全市**家企业的**%,B级企业数量居全省***个县(市)区第*位。积极对接省厅反映我县陶瓷企业重污染天气按照预警频繁启停的弊端,结合实际重新优化应急减排措施,采取按生产线分组轮停新举措;同时,充分征求企业意愿和生产安排,合理确定具体轮停批次。既保证应急减排措施可操作并落到实处,又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企业阶段性连续正常生产,减少了企业频繁启停的经济损失。
三、优化执法方式、不断提升执法效能
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不断亮新招、出实招,强化对企执法帮扶措施,推行效能型执法。
强化非现场监管。充分利用环保在线监测平台、视频监控平台、用电监控平台等系统,结合无人机等科技手段,不定期对全县企业开展非现场执法监管,对发现的问题督查企业立即整改,确保企业生产正产有序。
修正企业正面清单。将*年内无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无群众投诉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减少现场检查频次。
减轻行政处罚额度。采取包容审慎环境监管和柔性化问题整改模式,共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份,立案查处企业**家,处罚金额**.*万元。充分利用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对及时完成生态损害赔偿,首次违法且情节轻微的,减轻或免于行政处罚。
四、以人为本,持续提升全县环境质量
通过不懈努力,****年*-**月,PM*.*年平均浓度首次降到**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重点流域水质保持稳定,近*年均排名全市*位,****年至****年,全县水质综合指数分别为*.****和*.****,分别排名全省第**位和**位,****年上半年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