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五年来,虹口全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吃过晚饭,吴青葆来到小区的垃圾厢房,把干湿垃圾分类投放,然后用手机扫描厢房二维码后,将纸板箱投入相应的可回收物投口。“新改造的一体化智能垃圾厢房更加方便、卫生,环境也更加优美了。”智慧升级提能效吴青葆所在的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虹二期小区,正在创建本市生活垃圾分类*.*版精品示范居住区,原先的开放式垃圾桶改造为**小时运行的智能垃圾厢房,采取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投放,并具有感应开门、满溢提醒、自动除臭、语音提示等智慧功能。图片附件*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提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随着人们分类习惯的普遍养成,虹口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全区干垃圾日均产生量***.**吨,比****年**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虹口时,控减**%;湿垃圾日均产生量***.**吨,约比当时增加了***%;可回收物日均产生量***.**吨,分类实效稳固提升。今年以来,虹口全区已申报**座新升级改建标准化垃圾房和**个精品示范居住区,通过优化源头分类投放环境,实现常态长效管理。在垃圾厢房智能化改造中,虹口始终坚持“一小区一方案”的个性化推进策略。比如,广中路街道灵新小区结合“美丽家园”改造项目,调整原有生活垃圾临时投放点的零散布局,集中归并为*个大容量垃圾厢房,并引入了*台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机,改善小区整体环境。图片附件而嘉兴路街道瑞虹一期小区的*个开放式点位,也根据居民需求,全部改造成一体式半开放厢房,并增设感应出水洗手池,方便居民使用。图片附件此外,虹口区积极探索“科技+管理”长效机制,在有条件的居住区分类垃圾厢房、分类投放点位加装“实时监控、满溢提示、同步报警、除臭消毒、视频取证”于一体的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并接入“一网统管”系统,实现“发现-派单-整改-销项”闭环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管理能级。图片附件分类收运全覆盖虹口区是全市首个实现沿街商铺上门收集全覆盖的区,*年来,已覆盖全区***条道路(段),涵盖沿街商铺数共****户,并在全区*个街道都建立了专门的湿垃圾中转站,落实收运红黄单制度,健全完善收运体系。收运单位严格落实“不分类、不清运”制度,倒逼源头强化分类投放管理,不断提升分类质量。图片附件对于单位生活垃圾收集,在白玉兰广场、龙之梦等有条件的商务楼宇,采用专职人员定岗、定时、定点上门收集的模式,形成商务楼分类收集、分拣、处置的全体系管理链条。低碳环保成时尚今年*月份,习近平总书记给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提出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虹口区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低碳生活新时尚的重要推手,积极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年来,虹口不断优化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功能布局,完成***个居住区的可回收物服务点和*个街道中转站功能提升改造,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收运流程管理,构建低价值可回收物全程分类处置全链闭合模式。源头分类方面,不少有条件的小区均已布设智能可回收机器,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同时,在垃圾厢房改造中,持续推广太阳能光伏板的应用,把低碳环保理念落到实处。图片附件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雷国兴作为写信人之一,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她把垃圾分类作为撬动社区治理的支点,通过党建引领凝聚低碳环保共识。在其所辖的瑞虹二期小区智能垃圾厢房改造中,居民区进行了充分的意见征询,召开多次沟通讨论会。综合居民意见,垃圾厢房一侧专门设置了低碳休闲区,采用再生产品制成休闲座椅,打造家门口的低碳环保科普阵地。图片附件“经过*年的宣传引导、探索实践,垃圾分类已经从‘新时尚’变成人们的‘好习惯’,希望通过打造这样一个可亲近、可观赏、有温度的公共空间,让低碳环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凝聚更多民声、民智、民愿,激发出社区治理的强大活力。”雷国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