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傅拥军在丽举办“影像志创作——以《七条小巷》为例”主题讲座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昨日下午,“青春丽水”七条小巷在地艺术创作展策展人、浙江传媒学院专任教师傅拥军在丽水摄影博物馆为广大影友带来一场题为“影像志创作——以《七条小巷》为例”的主题讲座。摄影师、策展人傅拥军曾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新闻奖、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提名奖等荣誉,出版《那么西湖》《镜头朝下》《七条小巷:一座城市的美术馆》等**余本著作。他还长期专注中国乡村影像创作和研究,发起创建中国乡村摄影艺术中心。七条小巷在地艺术创作项目由傅拥军作为总策展人,在市区文昌路、刘祠堂背等七条小巷,运用摄影、装置、电影、手工书和画报等多种形式立体呈现出“小巷故事”。自****年起至今,该项目已经是第四季。****丽水摄影节,七条小巷在地艺术创作项目围绕“青春丽水”主题,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了**名有着不同学科背景和职业身份的摄影师,通过各种形式将摄影与丽水融合,创作出充满青春气息的摄影作品。“去看过‘青春丽水’七条小巷在地艺术创作展的举个手。”“看过前面几季七条小巷在地艺术创作展的举个手。”讲座中,傅拥军就七条小巷在地艺术创作展关注程度做了个“小调查”,并结合自身创作经历,重点分享了七条小巷在地艺术创作项目的创作理念、创作思路、作品呈现等内容。他表示,七条小巷在地艺术创作项目探讨了“创作者跟小巷居民、小巷居民跟小巷居民、七条小巷跟一座城市”这三层关系,努力呈现有温度、可见、可感、可亲的影像志。讲座中,傅拥军畅谈了要做这个时代的影像志的缘由。他认为,当下中国,几乎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小镇、每一个村庄都在发生巨变,对摄影师来说是最好的时代,错过了谁都能感受到的变化,而不去进行有系统拍摄,会留下遗憾;当下的摄影创作,需要摄影人真正走进“田野”;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学习能力不足,需要“补课”;做影像志可以让人收起功利心,更接近心底的艺术创作,真正拍出能留下来的作品。“影像志创作,田野调查是最好的方法。”“影像志创作态度必须真诚和善意。”“影像志必须具备既有文献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始终要考虑在视觉化呈现上寻求突破。”讲座中,傅拥军还畅谈了影像志创作的路径方法等内容,为有志于影像志创作的影友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希望大家在看了‘青春丽水’七条小巷在地艺术创作展后,能够真正回到七条小巷,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傅拥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