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岔河镇四项措施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乡村建设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农民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为了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岔河镇四项措施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一、发挥阵地作用,筑牢思想道德建设根基。建立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明确了工作人员及工作职责,发展志愿者***余人。通过“院落议事会”“清廉观察员”、片区长等深入村组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积极做好扶危济困、环境卫生整治等相关工作,助推中心工作开展。
二、开展多项活动,营造良好文明创建氛围。建立闫坪家风教育馆,收集古物件、家训家规家谱,制作道德模范墙,弘扬传统道德模范精神。依托家风馆与清廉村居示范点,定期组织群众开展家风教育,举办道德大讲堂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汇演活动。开展文明评比创建活动,评选表彰“文明家庭”“五美庭院”“好儿媳”“好公婆”等先进典型,以典型示范带动良好家风民风形成,逐步形成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文明新风尚。
三、推行“一约四会”制度,让文明新风扑面而来。结合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推行“一约四会”制度,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遏制不正之风。结合村情实际及当前工作,制定村规民约,并大力宣传,为树立良好风气奠定硬性基础。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章程,规范村级相关管理。开展道德大讲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文化汇演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道德素质。开展重大事项村民议事,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务环境。
四、实施文化旅游开发,实现文化价值的生态转化。借助引龙寺村被列入第四批陕西省传统村落名录、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文化资源优势,做好乡村文化生态保护。深度挖掘闫坪村、引龙寺等村家谱、家规、祠堂等家风文化内涵,打造沉浸式体验型文旅融合产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擦亮乡村旅游品牌,实现文化对旅游内涵的提升和旅游对文化资源的激活、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