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综合信息] 法润乡风助振兴——记新兴街道土房北村第一书记李金璘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用一本近万字的调研报告连接政策和村民、用法理和人情化解村里矛盾、不断协调改善村内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提高村民对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警惕性……来自省公安厅的第一书记李金璘扎根在新兴街道土房北村,用“依法依规办事”护航乡村振兴,让法治文明的种子在村里生根、开花。“两年太短,我要紧倒腾快跑,为村里人解决问题、多做实事。”驻村两年的尾声,李金璘不忘来时路。****年出生的李金璘,现为辽宁省公安厅法制总队政治协理员、一级警长,****年*月选派到新兴街道土房北村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李金璘扎实工作,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好评,中国交通广播、辽宁电视台等媒体对其驻村工作进行报道,并得到辽宁省直机关工委通报表扬。图片附件上任之初,在众多驻村书记脱贫攻坚故事的激励下,打小就有正义感的李金璘鼓足干劲,决心补充基层工作经验,为民多做实事。但她的满腔热忱迎来的却是村民的质疑声,“两年时间够干啥,驻村书记来了还不是为了镀金。”听了这话,李金璘决心未改。“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她通过参加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听取意见建议、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调研,形成近万字的驻村调研报告,又向村党总支书记王润春取经。“多亏王叔上的第一课。”李金璘快速理清村内基本情况、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少、中青年党员骨干少、涉访涉诉事件较多,是李金璘对土房北村的第一印象。她知道,只有扎进群众堆里,解决群众的真问题,才能“驻”进百姓的心坎里。土房北村有水稻田****余亩,田间土沟漏水渗水。不少村民抱怨“村集体年年花钱修整,但治标不治本”。李金璘在调研时了解到,村里大多数农田为基本农田,且有省级水稻育种实验基地,村内还有相当数量的水库移民,申请农田水利扶持项目条件很充分。于是,她将村里农业基础设施需求向上级部门汇报,积极申请农田沟渠衬砌工程。图片附件项目设计和施工期间总会出现各种各样情况,为将实事办实,她和“老书记”王叔、村民组长跑地头、做工作。“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看着车上、脚上的泥泞,她对这句话有了切身理解。****年初项目完工,衬砌渠道总长****米,改建分水农门、路涵等水利建筑物**座,既节约日常维护成本,又提升村内**%基本农田灌溉效率,为水稻育种和产业长远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驻村书记要把好的政策资源结合实际,真正惠民。我们要研究政策、走通程序,从小事入手解决一些问题。”走访时,村民反映村委会老旧、村堡路积水内涝、文化广场和村民组路面损坏、健身设施不足等问题,李金璘逐项梳理汇总,向街道、财政部门汇报协调,积极申报“美丽乡村项目”。为了将好事办好,她和村“两委”、村民组长反复研究确定改造方案,做好周边村民思想工作。今年*月,建设项目完成,修缮村部、文化广场、垃圾回收场合计****余平方米,铺设排涝渠、村堡路*公里,增设文化安全宣传栏、路灯、健身器材、便民校车乘降亭等设施**余处。环境改善,生活向好。李金璘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村民们看在眼里,渐渐认可了这位贴心书记。图片附件“村里孩子们以前都在村路口等校车,遇到雨雪天特别不方便。别看是小小亭子,有宣传栏、有座椅,真是从关心孩子的角度用心了,既可以休息也安全。”村民组长苗永学直夸道,“金璘做事妥当周到,不仅孩子们受益,平时老人们碰面唠嗑也愿意去。”**岁的村党总支书记王润春是李金璘的黄金搭档,他直言快语、为公不为私。得知王叔为企业长期拖欠村集体场地租赁费发愁,李金璘主动解忧:“我在单位也是公职律师,咱们一起做工作或者准备起诉,总会有结果。”通过“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释理说法和沟通,*万元租金全部要回。驻村两年来,李金璘发现,农村的生产生活很多时候都离不开对法的理解和使用。比如,一些村民可能会对政策法律有曲解、误解,三天两头到村里“要说法”;有的村民权利意识模糊,不懂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的遇到纠纷就毫厘不让,把鸡毛蒜皮的小事激化成大矛盾,甚至触犯法律底线……图片附件要讲法理,也要讲人情;要化解矛盾,也要争取权益。村民王晓生和爱人在一起刑事案件中受伤。“发生这种事,村部应该出点钱。”面对村民们的说法,李金璘坚持原则:“用村集体的钱来补贴医疗费没有依据,但村里绝对不会不闻不问。”王书记申请街道领导协调医院缓交医疗费,她联系派出所了解案情和伤情鉴定。诉讼法专业出身的她知道,“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的国家司法救助,对于这些被害人及其家属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她查阅法律条文,多方联系申请司法救助。“虽然伤情没有达到救助标准不能获得救助金,但村里人知道了什么样的情况可以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李金璘说。在后来的多次随访中,王晓生一家人体会到关心和宽慰,他们也从李金璘身上感受到法治社会背后的人情味。图片附件“办事要按规矩,讲公平。”从人民警察到驻村第一书记,从庄严的省公安厅到淳朴的乡间田野,李金璘将法治思维和执法经验带到驻村工作中,积极协助村“两委”推进乡村振兴。房子采光通风、院子田地排水、道路通行等常见的“小事”是农村乡邻纠纷的源头,解决不及时、不公平容易酿成积怨。“看似家长里短的小事,在百姓眼里都是大事。”这些矛盾纠纷看似小,李金璘却用心、用情解决,因为她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能放任不管。“我们村有*户村民获得农业农村部、司法部‘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还有‘法律明白人’。” 李金璘口中的“法律明白人”中有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热心村民。“法律明白人”会参加司法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自己学懂了,再带动身边的人尊法、守法、用法。“树牢法治观念需要长效机制,我结束驻村工作后,这些带不走的‘法律明白人’也会把这种观念传下去。”法治乡风里,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图片附件东港草莓甜美、稻米劲道、海产鲜灵。工人们加紧收获海产品,各类肥美海鲜装箱待发;草莓和蓝莓等小浆果种植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增收机会;返乡青年通过电商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快递寄送和电商培训服务,让村货搭上电商快车……又是一年风吹金色稻浪时,村民们欢喜迎接丰收季。年底,李金璘将回到省公安厅原岗位。“感恩两年来村里党员群众的信任,属地公安机关和民辅警的支持,选派单位和派驻地各级党委的关心,乡村振兴职能部门的好政策。这段淳朴珍贵的历程,将成为终身受用的锤炼。无论在乡村振兴一线还是公安法制岗位,我愿不断播撒法治的种子,绽放平安幸福的花。”李金璘由衷地说。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