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村新风尚——移风易俗正当时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求治之道,莫先于风俗”。近年来,吴场镇推行一系列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明力量。文明乡风“理”出来“过去村里有红白事,乡亲们都想着‘宁穷一年,不穷一天’,一桌酒席动辄几百元,不光把钱折腾没了,还有人家借钱办事。”在吴场镇三洞桥社区,红白理事会会长王文珍打开了话匣子。为了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解除大操大办带给老百姓的负担。吴场镇不断健全工作制度,支持指导辖区内**个村(社区)召集老党员和村民代表、社员代表成立红白理事会。理事会作为助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重要载体,以村规民约作为基本遵循,及时掌握婚丧情况,对彩礼数额、随礼金额、宴席桌数进行限高量化。同时,利用主题党日、村民代表大会、社员大会等大力宣传移风易俗知识,引导老百姓树立文明新风、摒弃陈规陋习。“原来在外面奔波一年,年底回来东家红事、西家白事,一年的辛苦钱都随礼了。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不该办的不办了,该简办的简办了,不光省钱,心也没这么累了。”对于红白事简办,三洞桥社区居民卢军华深有感触。和美生活“约”出来“我认为应该把村民房前屋后整治加进去。”“村民矛盾纠纷调解方面还该加强点。”“各种办事流程要不要再详细说明一下。”......在吴场镇新合村,一场关于村规民约修订的“头脑风暴”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到场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村规民约是乡风文明建设中最接地气的“规矩”。今年以来,吴场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议事厅为载体,广泛发动辖区村(社区)修村规、定民约、树新风,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座谈交流、走访入户等方式,最大程度发动村民参与修订工作、加快推动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我们村是全县‘积分制’管理试点村。今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组织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最终形成了包含积分制管理在内的*方面**条务实条款。修订后,我们将在全村范围内组织一系列宣讲活动发动村民广泛知晓、执行和维护。”吴场镇新合村党委副书记郑利平说。“以前不知道有‘村规民约’,出现矛盾纠纷光想到找村上,实在不行找镇上。现在第一想到的是把‘村规民约’拿出来看一看争取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邻里之间更和谐了,幸福感也更强了。”新合村*组村民石田有说。典型榜样“评”出来近日,吴场镇三管村*组胡婆婆家收到一份“礼物”——最美家庭红旗。**岁的胡婆婆育有*个儿子,她持家有道、和亲睦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彰显好家风。胡婆婆家庭被评选为三管村第三季度“最美家庭”。“不仅有‘最美家庭’还有‘最美院落’‘美德少年’等。每个季度,我们都要召开一次评议会,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举荐,评选出文明风气的佼佼者。 随着先进榜样的示范效应,村民们纷纷向好看齐,大家逐渐开始不比谁家挣钱多,只比谁家家风好。”三管村党委副书记余锡斌说。“我们鼓励倡导各个村根据实际定期开展典型评选,制定‘红黑榜’评选,不仅要评先进、还要评后进。从思想上激活广大群众的创优争先意识。”吴场镇党建办主任涂宇说。看得见的环境在悄然变化,看不见的乡风已润入心田。今日吴场镇,道路整洁、灯火通明,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敬老爱幼、邻里和睦,乡风民风持续向上……一幅美丽乡村的宜人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