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从“守边戍边”到“兴边富民”边防小镇马鬃山多年“蝶变”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肃北县马鬃山地区大漠风烟,戈壁连绵,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省唯一的边境地区。肃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县委“***”发展思路和“翻番进位”发展目标,倾全县之力推进马鬃山经开区(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营商服务环境,振兴边境地区经济,富裕边疆地区群众,边防小镇马鬃山走上发展“快车道”。
发展,在过去的马鬃山鲜少被提起,因其地理位置,镇北边与蒙古国阿尔泰省相连,担负着“守边戍边”的重要职责,但一度忽略了潜藏的经济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在重新审视马鬃山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后,****年建成市级经济开发区、****年列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一系列民生工程的落地生根,多措并举,使马鬃山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马鬃山镇镇长 王恒:“马鬃山镇作为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地区,近些年在国家和省市县各级的高度重视下,立足马鬃山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积极争取被列为全国**个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试点镇,先后设立了马鬃山经济开发区,在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等各类政策的加持下,随着马桥公路,大霍公路、柳红铁路、马鬃山镇供水工程、镇区西扩建设以及骨干路网的各类道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落地实施了一大批的惠民帮企的举措,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镇区的三产发展态势良好,辖区的牧民收入进一步稳步增长,通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大量的客商前来投资开发,马鬃山未来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在镇长王恒身后,有一个由马头和山形飘带组成的标志。红褐色的马头以奋进之姿向前,诠释“烈马·征程”的意义;下半部分彩色的气流形状飘带,指代新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产业业态;上方的蓝色和红色,着重强调两大支柱产业——新能源、铁产业,这也是助推经开区腾飞的“翅膀”。这个标志诠释着马鬃山经开区(镇)全体干部群众对这片黑戈壁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马鬃山这个边防小镇,有许多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看看他们眼中马鬃山的千变万化吧!
禾家酒店老板 何延森:“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尤其是出行方面,以前油路是断断续续的,土路夹在中间。走一趟玉门都得五六个小时,现在两三个小时就到了。”
天宝公司红沙梁露天矿安全生产部部长 何东:“******已经**个年头了,刚开始参加工作来到红沙梁后,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最开始,镇上只有几片砖房,车也少、人也少。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小镇上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高楼耸立、道路四通八达,我们矿区乃至马鬃山这片热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肃北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 赵进文:“从我来到马鬃山镇以来,看到了马鬃山各个方面的变化,以前镇卫生院只有六名职工,轮班也特别困难,尤其急诊急救任务特别重的时候,出诊比较困难,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医务人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医疗设施设备配置更加完善,能够为辖区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马鬃山镇居民 董淑桃:“我是马鬃山本地人,以前没水没电,风沙又大,现在**小时有电。马路宽敞了,楼房也盖起来了,交通也方便了,人也多了,镇区绿化美化越来越好了。”
马鬃山镇居民 阿斯巴依尔:“这几年马鬃山变化挺大的,****年的时候我们步行或骑骆驼走**多公里路,送孩子到镇上上学,后来坐车来送,再后来,政府给我们给每个村修好了柏油路,牧民都住进了楼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鹤亭酒家老板 孙鹤亭:“我是****年当兵到的马鬃山,如今将近四十年,马鬃山变化特别大,从原先的窑洞、土坯房,到现在的楼房,市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对我的第二故乡越来越有信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一个个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一个个产业在这里发展壮大,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洋溢在脸上、流淌在心间,相信不久的将来,马鬃山镇必将建成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团结和谐、宜居宜业、辐射带动力强的“美丽边城”,让这颗黑戈壁上的璀璨明珠持续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