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人民日报》头版重稿再次关注武宁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 ,人民日报头版发表文章《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对我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典型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江西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资源转化、生态品牌培育、打造生态产业链等方面布局,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长水村,不远处**余幢民宿依山而建。“建这些民宿,没砍一棵树。仅今年暑期,利润就超过**万元。”村民卢咸锋说。 点绿成金,归功于武宁县和南昌大学****年*月联合成立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在这个“生态+大数据”平台上,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生态资源产权确权数据,小到一棵树都能落户入库,实现价值评估,助力生态产品的规模化收储、产业化运营。 依托自家***亩山林,卢咸锋当年从中心拿到**万元贷款用于民宿建设运营。“在中心支持下,村里还建成了生态循环产业园。****年,产业园实现总收入***万元,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卢咸锋介绍,“尝到了甜头,我们会更用心守护这片好山好水。” 不只是武宁县,江西已在*个设区市和**个县开展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出台、试行全省统一的GEP核算技术规范、核算统计报表制度、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管理办法等。 ****年,江西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通过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完善转化平台运营模式。“提升生态产品品牌价值,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加快建设‘生态+’产业体系等举措,推动一、二、三产绿色融合,让绿色资源变成‘金色资产’。”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兵介绍。 在宜春市铜鼓县棋坪镇柏树村村民莫英富的林下黄精种植基地里,*名村民正将黄精装箱、打包,预备发往外地。 柏树村土壤硒含量高,盛产各种富硒农产品。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和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专家指导下,莫英富采用林下仿野生种植方式,除了一年两次人工除草,不进行人为干预。“我们种植的富硒黄精,已被认证为江西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跟野生黄精相差无几,售价是普通产品的两倍。”据介绍,铜鼓县黄精种植面积达*万亩,从业人员*.**万人。 截至目前,江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个,发布系列“江西绿色生态”区域公用品牌标准,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个,富硒农业综合总产值超***亿元。 江西努力做好“生态+”文章,不仅提升了生态产品附加值,也让一个个生态产业链从绿水青山间“长出来”。 大觉山上,竹林随山势起伏,绵延不绝。跟随一辆满载竹材的货车走进抚州市资溪县竹科技产业园,井然有序的生产车间、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新厂房……让人感受到当地竹木加工企业迸发的活力。 资溪县率先探索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鼓励县域内金融机构开展至少*项生态资源抵质押融资创新。“无需抵押、担保,今年资溪农村商业银行根据我们的产业链和行业价值授信,提供了****万元专项贷款,让我们有了足够的流动资金。”竹科技产业园内,******董事长吴友青向记者介绍,“二期厂房今年*月投产,目前已实现营业收入****余万元。” 依托资溪县**万亩毛竹资源,竹科技产业园现有规上企业**家,涵盖上游竹拉丝、中游竹板、下游竹家居等产业,毛竹精深加工生态产业链已然成形。 “包含资溪县在内,江西省累计创建*个由生态环境部授予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从毛竹加工、瓷茶融合、全域旅游等方面,构建生态产业链。仅林下经济一项,****年综合产值突破****亿元。”刘兵介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江西省委书记尹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