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关注“不声不响”群体 提升“民生温度”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年来,随着社会救助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救助领域政策的有效衔接,重点关注“不声不响”群体,寻找“沉默少数”,将社会救助工作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打通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图片附件今年**岁的常生荣原本就身患重病,本人和妻子均为二级重度残疾,无劳动能力。今年常生荣又因颈间盘突出,导致后方脊髓水肿,颈椎管狭窄,大额的医疗费让原本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示范区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走访摸排过程中了解到此情况,第一时间联合嘉镇民政专干快速地收集相关资料,帮助常生荣一家申请了临时救助及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缓解了家庭困难。科森嘎查农民常生荣:工作人员了解我们情况后,积极帮助我们收集资料申请了临时救助,随着治疗的深入,花销又很大,工作人员又为我们想到了申请低保的办法,他们说临时救助只能救急,申请低保的话政策上还会有帮扶,真的感谢工作人员上门主动服务,让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图片附件重大疾病、交通事故往往会让一些低保边缘家庭加重负担。今年来,示范区借助网格员、社工、志愿者等基层工作力量,依托行业部门数据共享,以及苏木镇、嘎查村两级定期走访机制,健全完善覆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户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的动态监测数据库,全面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目前,示范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户***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万元;纳入特困供养保障的*户*人,发放特困人员补贴**.**万元;为**户**人实施临时救助*.*万元,实现了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的有效衔接,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主题教育更有温度、更见成效。示范区社会事务局副局长甘为超:示范区将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用实际行动解决好困难群众“急难愁盼” 问题,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