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南外司法所:以“四新”思路创建群众满意的司法所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在章贡区南外街道文明大道与东阳山路交界处,人行道上竖立着一块醒目的“中国司法”标识指示牌,顺着指示走进民航小区,就能看到一栋散发着庄严沉稳气质的二层小楼。这座独特的建筑,就是章贡区司法局今年新打造的南外司所法办公场所。
走进南外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站、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室、远程会见室以及二楼的人民调解室等办公用房应有尽有,智能法律服务终端机、法治宣传栏、人员去向牌、制度流程说明等设施一应俱全,“一块牌子标识亮、一个前台三个岗、干净亲民六间房、六项职能专人扛”,这些建设要求的落实,无不让当地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行政机关的服务有心、询法有方。一、强基固本,擦亮司法为民“新招牌”
多年以来,南外司法所因条件受限,只能在南外街道办事处四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办公,这给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为群众提供服务带来诸多不遍。今年,为切实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打造一个更好的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章贡区司法局与南外街道同心发力,为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对社区的旧办公用房进行了积极改造,完善了司法所各功能区域,配齐了办公设备,极大改善了办公条件,达到了省司法厅规定的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擦亮了新时代司法行政为民服务的“新招牌”。二、线下线上,探索法律服务“新模式”
在线下,南外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南外司法所建设,在大厅设置“人民调解岗”“法律服务、法治宣传岗”“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岗”三个服务窗口,分别由南外司法所工作人员、街道法律顾问、“老师傅”专职人民调解员分时坐班。在线上,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网格群、来电咨询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我们采取现场‘会诊’加手机‘问诊’服务方式,每天都至少有一名“老师傅”专职调解员坐班,接收来访群众反映的各种解决矛盾纠纷的诉求;每周三有一名律师坐班,全天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另外,群众在其他时间也可以随时电话咨询或预约。”据南外司法所所长曾静懿介绍,除为群众解决法律上的疑难杂症,律师还提供法治讲座、上门调解涉法纠纷、参与法治宣传活动等服务,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服务方式,推动法律服务工作者有效开展各项法律服务,辖区居民对司法行政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三、润物无声,形成普法宣传“新常态”
围绕依法治区工作,南外司法所紧扣全区各项中心工作,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老旧小区改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等群众关切的话题作为法治宣传的主题活动,除了利用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媒体推广,还结合实地打造了法治文化广场、**米法治宣传长廊,在公共区域广告大屏、人口密集区不定期开办普法宣传集市、法治文艺演出,让法治宣传随时随地都能走进群众当中,全力打好法治宣传的“组合拳”。据南外司法所所长曾静懿介绍,在南外街道上壕塘巷内,章贡区首条百米法治文化长廊即将在年底前亮相,这也将为南外街道注入更多的法治元素、法治精神。此外,南外司法所坚持推行“一项工作就是一次普法”的工作要求,不论是人民调解、法律援助,还是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只要有接触群众的机会,司法所都会不遗余力的宣传法律知识,播种法治种子,让坚持营造法治氛围成为新时代司法行政的“新常态”。南外街道于****年获评全市“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四、整合优势,打开人民调解“新格局”
近年来,南外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社情民意也跟随着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新活力,但也同样带来了诸多问题。南外司法所积极学习并践行“枫桥经验”,结合辖区实际,在多元化智慧调解工作上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内在运行规律,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融“情、理、法”于一身的优势,全方位化解矛盾,有力推进社会稳定。整合司法所、法律顾问、法律援助平台、“老师傅”调解工作室、社区网格员、派出所片警等资源,建立了实体+热线对接互通、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并在**个社区(村)全面铺开。近两年来共成功调处百余起民间纠纷,全年未发生一起因调处不及时导致的民转刑案件发生。人民调解工作群众满意度高,有效保障了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切实打开了人民调解的“新格局”,也为全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有力量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