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聚焦群众关切 解决群众忧愁 ——名山区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在实干担当中 办实事解民忧(二)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同“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度融合,落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用“茗式服务”办好民生实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行动检验主题教育成效。“服务上门、政策上门、办公上门,拿出实际的措施为我们纾困解忧,实实在在办了实事、好事。”梓清茶厂主要负责人张成龙表示。不久前,区行政审批局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结合“四下基层”,主动深入企业一线走访调研,用心用情助企纾困,累计协助企业办理不动产产权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等事项*次、解答税收问题**个、发放惠企政策宣传单****余份,有效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这段时间停水频繁,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就拨打*****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情况,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用水问题。”蒙顶山镇德福社区*组居民李女士说道。在接到群众诉求后,区行政审批局*****便民热线办公室快速响应,立即会******深入一线勘测,通过仔细研判,提出解决措施,采取有效行动,全区累计完成管网改造**公里、新建压泵站*处、增设缴费点*个,有效解决****余名群众用水难题。“他们的办事效率很高,不用我来回跑,工作人员就主动上门帮助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因为行动不便,办理完之后他们还亲自送证上门,实在太贴心了。”家住黑竹镇鹤林村*组的卢洪贵说道。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解决群众最忧最盼问题,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出预约上门服务和错时延时服务,让“特殊群体出门”变“政务服务上门”,累计开展上门服务**件次,预约服务**件次,延时服务**件次;开展“窗口体验+全程监督”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窗口,发现办事流程、服务效率等方面问题*个,通过简化办事流程,压缩业务办理周期,将一般类、涉企类登记业务平均办理时限缩短**%,累计受理不动产权登记*****件,颁发登记证书****本、登记证明***份;对满足“全市通办”条件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业务,采用“异地受理,属地审核”模式,实现“群众跑”变“数据跑”,累计办理“全市通办”*件,水电气联动过户**件;深化银政合作服务模式,将不动产登记服务窗口延伸至银行网点,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以前这条路很窄,会车困难,路加宽后就方便多了,也更加安全了,看到家乡变得越来越好,感到非常高兴。”家住三江村*组村民余洪泽说道。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峰镇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和“两代表一委员”下基层紧密结合,深入全镇**个村民小组、**家企业、***户群众开展调研走访,收集民生实事问题**个,开展志愿服务**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个,完成甘河道路修复、朱场村断头路硬化、三江村村道加宽等**公里,整治山坪塘、水沟、堡坎等*公里,提升改造旅游环线三边三化**公里。中峰镇海棠村聚焦农村老弱病残群体取钱难、缴费难问题,建立“政务+N”延伸金融服务,设立金融自助服务平台,实现“取钱不出村、缴费不出门”;联合安之若素甜品开发具有名山特色的茶点,助力集体经济增收近***万元。中峰镇朱场村、秦场村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开展实地走访**余次,协调解决用地、道路建设等问题**个。“以前这个时候只能到外市打点散工,现在工作轻松离家又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我们不定期为民宿提供番茄、碰柑等新鲜蔬菜水果和土鸡蛋、米花糖等农特产品,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城里来的游客都很喜欢,我们也很开心。”为栀子院民宿做保洁服务的陈春蓉和提供时令蔬菜的张燕巧说道。为进一步促进集体和群众增收,让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成果,红星镇骑龙村坚持以“实践实干”推动“发展破题”,依托“骑龙村微信公众号”,搭建民宿联盟线上推广平台,实现民宿品牌共享、销售渠道共享、客源数据共享、产品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引流推广骑龙厚朴土鸡蛋、“金狮五粮液”等特色农产品,让集群效应扩大带动集体经济壮大,同时结合民宿发展需求,将村内分散劳动力、农产品整合转化为民宿保洁、物业管理、食材供给等各类服务,有效满足民宿业主经营、游客旅游消费和农户经济收入三方需求,实现村集体、民宿、游客、农户互利共赢,累计带动村内**名群众就近就业,村集体获得管理服务、农特产品销售等综合收益***万元。“前段时间他们还组织了红歌学习,教我们红歌知识和基础舞蹈动作,我都特别感兴趣。”“家门口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没事的时候过来看看书、写写字,还可以参加各种兴趣活动。”住在德福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附近的几位居民说道。为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区民政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通过“一改造两建设”,把养老民生工程办成群众“民心工程”,改造一批适老化居家养老家庭,根据老年群体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惯,对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场所进行调整优化,打造安全、舒适、便捷居住环境,累计改造***户;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个,覆盖全区**个社区,满足****余名老年人在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保健、权益维护等方面需求;建设“银发食堂”*个,开通送餐服务功能,对城区中心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有效破解“舌尖养老”难题。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