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萧绍两岸三地共建大运河(西小江)法治合作带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同饮一江水,携手促善治。近日,在第**个国家宪法日前夕,萧山区衙前镇与绍兴柯桥区钱清街道、杨汛桥街道签订大运河(西小江)法治合作带建设框架协议,开启两岸三地法治建设新篇章。三地民俗相通、发展相融衙前镇与钱清街道、杨汛桥街道一衣带水、隔西小江相望,三个镇街在地域、习俗、文化等各方面相互交融,来往频繁。早在****年,当时杨汛桥、钱清都还是镇,与衙前三镇联合多次举办“跨越西小江两岸一家亲”文化走亲活动,受到了三地群众的欢迎。该走亲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大大加强了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后来三地还多次开展乒乓球比赛、赛龙舟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也是在这一年的元旦,为加强钱清、杨汛桥二镇与衙前之间的联系,******开通了首趟公交线路,使钱清、杨汛桥与衙前三地百姓的出行更为方便。这几年来,三地在五水共治、城镇管理、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而在民间,由于只有一江之隔,这三个地方的通婚往来、走亲访友向来很频繁。村里总有老人会说,江那头便是自己的娘家。家住衙前镇杨汛村的小钱告诉记者,从自己家到对岸杨汛桥街道只要走过一座杨汛大桥,也就十来分钟的距离,他小时候经常跑到对岸杨汛桥吃早饭,再跑回来上学,非常方便。“我家有不少亲戚都在杨汛桥,我妻子也是杨汛桥人,对我们来说,衙前和杨汛桥就像是同一个地方。”小钱说。杨汛桥、钱清的商业氛围比较浓厚,衙前的小年轻们下班后,也会相约过桥去江对岸吃饭、逛街,十分便利。共建共享法治合作带建设实现三地共赢在之前的合作基础上,三地继续深化友谊、升华合作,签订了大运河(西小江)法治合作带建设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地将围绕打造基层治理特色带、惠企法律服务带、便民调整融合带、法治文化景观带,实现法治经验联享、法律服务联送、行政执法联合、矛盾纠纷联调、普法宣传联手、法治阵地联建,共同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优化边界法治营商环境。今后,三地将共享基层治理建设经验,每年度举行一次座谈交流会,共商基层治理及法治建设工作。推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政法队伍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加强监督合作和联合执法检查,针对交通违法违规、大运河(西小江)非法捕捞、偷倒偷排乱排等行为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综合查一次活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点,打造特色“共享法庭”,开展“送法进园区”活动每年不少于两场次,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高效能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精致化”法治体检服务。建立三地人民调解员专家库,定期开展调解员工作交流会;完善边界矛盾纠纷联合排查、联动调处、联谊交流、重要情况通报等工作机制。每年在三地联合开展法律服务广场活动不少于*场次、普法讲座不少于*场次。新建、改造一批沿江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游步道、法治文化长廊等,形成大运河(西小江)法治文化景观带。持续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行动”、“民主法治村”提档升级活动,力争大运河(西小江)沿岸三地各有一个村社创建成省级“民主法治村”。短评衙前镇与钱江街道、杨汛桥街道一衣带水,隔江相望,三个镇街人文相亲、民俗相通、发展相融。这三地属萧绍边界地带,在基层治理上同样存在相互交错的关系。举个例子,杨汛桥的居民在衙前的企业上班,如果涉及工伤赔偿等事宜,他会向两地的相关部门进行咨询对比,看是不是存在不同的标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方保护主义。同样的,三地的企业在业务、员工、管理等多方面存在关联,这就需要一个三方平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而根据新签订的大运河(西小江)法治合作带建设框架协议,三地将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协作机制,建立健全覆盖三地区域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同时建立三地人民调解员专家库,打造特色“共享法庭”,完善边界矛盾纠纷联合排查、联动调处、联谊交流等工作机制,为三地的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朱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