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间“智囊团”助力治水显身手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民间“智囊团”助力治水显身手***.******.***近段时间,家住古塘街道的市民周全根茶余饭后总爱到截污纳管工程附近转转看看。若发现问题,他会第一时间与施工人员沟通,以保证工程质量。对于该项工程,老周如此评价:“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对水环境治理有着重要意义。截污纳管以后,生活污水将从源头进行控制,不再直接排入河道,河水干净多了。”周全根是古塘街道治水工程民间“智囊团”的一员,他对家门口的这件要事相当重视。“除了日常监督工程进展之外,我还根据古塘街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水环境治理的若干建议。”周全根说,作为一名志愿者,能为家乡水环境治理尽绵薄之力,让他很有满足感。令他欣慰的是,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成效斐然:志愿者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累计协助解决问题**个;所有工程自实施以来均未出现因质量问题返工;每个工程费用平均节减约**%,同步保障了资金投入的绩效化和工程质量的优质化。除了河长和相关职能部门之外,如何全面调动社会力量,为“五水共治”工作注入活力?古塘街道给出了全民治水新答案。在各村(社区)邀请具有工程施工经验知识的居民、从事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员、熟悉治水工作的在职党员以及热心治水事业的志愿者等,创设治水工程“民间智库”,对所在村(社区)的治水工程进行全程协助服务、监督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使民间“智囊团”力量切实发挥其作用,该街道在项目立项前注重民意导向,确保“治得准”。在项目前期召开专题协调会议,邀请社区居委班子、党员、居民、网格员、夜巡人员、志愿者和义工、施工人员共同参与,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以居民论事、入户告知等形式,提高居民的参与度,注重收集意见和建议。在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后,以项目公示、宣传资料张贴、告知书入户等形式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支持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项目施工中,突出居民共建,制订项目推进难题破解工作预案,在设置专职监督员的基础上,建立一支以党员居民、居民小组长、居民义工等组成的污水治理工程民间保障队伍。”古塘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机制实现了与施工队零距离接触和无缝对接,针对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社区居委会牵头,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并进行施工监督,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居民共同监管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纳管治理的重要法宝。”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建立了社区党员义务监督检查制、社区居民小组长协助社区协查制、夜巡队员夜间巡查制、社区志愿者义工义务监督制、居民全天候督查制等一系列督查机制,并结合“百米河道我争锋”志愿服务竞赛活动,通过“社区居民一家人”微信群,发动社区居民对污水治理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动态化、常态化监管,协助第三方运维单位解决相关问题。今年,民间“智囊团”参与监督农村生活污水纳管治理工程*个,截至目前,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个,均已完成整改。***.******.***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