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金华日报 | 坦洪:青山绿水间谱写富民新篇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金华日报整版刊登《产业资源大融合 项目平台齐发力 | 坦洪:青山绿水间谱写富民新篇 》,现转载如下:“天明时我的生命,再吹起我嘹亮的画角,重招拢满天的星,重画出满天的云彩……”这是湖畔诗人潘漠华的诗。他的诗歌青春昂扬,浪漫而又不脱实际,正如他家乡所在地——武义县坦洪乡现今的模样,朝气蓬勃、蓄势待发……坦洪乡位于武义南部山区,群山连绵,峰峦叠嶂,森林覆盖率达**%以上;在绿水青山的滋养下,山茶、茶叶、香榧、大米、宣莲、蔬菜等农副产品久负盛名。为实现乡村振兴、村民共富,近年来,坦洪乡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凝集各方力量相继投入****多万元开展道路建设、水利建设、乡村建设等,投资同比增幅***%,极大促进了坦洪乡对外联通的效率,提升了村民生活生产的便利性。与此同时,坦洪乡创新搭建共富产业园,打造农产品出山平台,扩大窗口效应,打响了“武义尖货·坦洪山宝”品牌,绿水青山谱写出一幅生动的富民新篇………量变项目引领 积累基础设施新优势要致富,先修路坦洪乡黄干山村距离县城约**公里,是当地有名的清廉村庄、民族团结村。从坦洪乡主道吴郑线路口到黄干山村,有一段*.*米宽的盘山公路,这是黄干山村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也是近年来黄干山村沿线得以快速发展的“致富路”。老书记钟明生在黄干山村扎根近**年。****年以前,黄干山村仅有一条崎岖的山路,到达乡政府所在地都需要翻山越岭*公里,历经*年的“纯手工打造”,****年**月**日,黄干山村终于通路通车。这条通村公路带动了村民发展致富,如今村里处处可见小洋楼,家家户户开上了小轿车,村容村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山区村庄而言,路的重要性自不必说。时过境迁,****年前的乡村公路,历经**年后,其宽度、舒适性都显示出了疲态。为此,坦洪乡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寻找基础设施项目,在人大代表、乡贤、协作共建单位的鼎力相助下,去年投资****余万元,总长**公里的乡村三级公路正式开工,今年*月建成通车。从此,蜿蜒的山路不再尘土飞扬,致富的脚步也走得愈加稳健。如今驾驶在坦洪乡三级公路上,公路两边群山环抱更添美感意境。今年*月,坦洪乡再次邀请人大代表开展“同走共富路”活动,“关于优化全域土地整治政策推动小县大城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强义龙庆高速出口连接线建设完善武义县南部路网的建议”也被人大代表陆续写入提案中,连续问政为坦洪乡打通致富道路持续发力。坦洪乡党委书记潘军宝说,近年来,坦洪乡全面开展公路、管道、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向偏远农村延伸,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村容村貌有了大幅提升,其中省级历史传统古村落项目落户上坦村,获得省级资金***万元,且该项目概规设计获评金华市唯一优秀案例。质变因地制宜 开辟特色产业新进路清晨可观山川云海,子夜可赏灿烂星河坦洪乡是一个拥有独特风貌的乡镇,据摄影爱好者统计全年可见云海***余天,一直是小众旅行者的“心头好”。如何将小众转为大众,一直是坦洪乡文旅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今年,在基础设施得到大力发展的基础上,坦洪乡举办了首届星空露营节,一场飞云之下的浪漫由此起步……游客将坦洪农产品带到了更远的地区,也让更多人品尝到了深山的味道。可以说,坦洪乡从来不缺农副产品。近年来,坦洪乡致力于做强做优有机农业,引进无公害种植技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有机农产品生产全链条。乡长徐旭达对乡里有哪些“宝贝”如数家珍:茶树****余亩、山茶树****余亩、香榧树****余亩、红高粱***余亩、宣莲***余亩、粉干年产量约**万公斤……近些年,坦洪乡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不断加速农副产品动能转化。一方面引进无公害种植技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行业,打造有机农产品生产全链条发展模式,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乡共有有机农产品**余种,种植面积***亩,其中“龙眼山·大米”入选“金农好好”市级区域公共品牌;坦宏莲子专业合作社的“翔龙山·莲子”是武义县首个完成有机认证的莲子品牌,获评省中医药博览会金奖。另一方面坦洪乡突出植被保护,加快低效林改造,做强林下经济,从单一的中药材种植产业逐步探索“林+中药材”“林+畜禽”等立体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之路。西畈村利用低效竹林,建成**余亩三叶青有机国药种植基地;塘齐村利用****余亩未成林香榧种植基地种植黄精,养殖土鸡等家禽……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优质农产品做支撑,但愿意深耕土地的人越来越少,为破解“非粮化”“非农化”等粮食生产问题,该乡对抛荒地进行了集中流转,通过“亩产阶梯奖励”,引种旱粮作物,后期进行统一收购的模式,不断提高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提升农业生产管理规模化、科学化水平。“亩产阶梯奖励”模式的首个试点村庄是上周村。村委会副主任陈火根说,根据约定高粱亩产***斤(含)以下,按*.*元/斤收购,***~***斤按*元收购,***~***斤按*.*元收购,也就是每增重百斤每斤增加*.*元,以此类推设置封顶价格最高不超过*元/斤,收成越高收入越高。“今年亩产***斤,每亩按*元/斤计算。”上周村村民周景云说,村民、村集体都尝到了甜头。值得一提的是,上周村流转来的土地并非是上周村人种植,该乡愿意参与高粱种植的农户均可申请。陈火根介绍说,本村农民大多在**岁以上,青壮劳动力较少,通过流转土地既能发挥土地的价值,又能促进增收,一举两得。坦洪乡赵村是山茶和茶叶种植示范村。“今年是个丰收年,山茶油产量预计超过**万公斤,和去年相比翻了一番。”谈及收成,赵村党支部书记鲍建武满脸笑意。他说,山茶油和茶叶是村里的支柱产业,村民全靠这两样“山宝”过日子,在实现充分产出的同时,拓宽销售渠道仍然是关键一环。嬗变增收兜底 打造共富园区新平台产业有了,最担心的还是有没有销路在坦洪乡党委和政府看来,只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耕种土地的农民才能实现共富。为了土地上的产出有销路,坦洪乡成立了******,并建成了坦洪共富产业园。走进共富产业园,不仅能看见陈列着的坦洪农产品,还能体验其展览、体验功能,农民更可以在此直播、销售等。徐旭达说:“这家公司是乡办企业,纯公益性质,可以将它看作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载体。”共富产业园更是一个融合平台。近年来,坦洪乡不断建立健全新乡贤关爱沟通联系机制,主动对接邀请乡贤参与家乡建设、回乡发展,不断盘活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推进开发项目造富、点对点结对带富。新乡贤潘宝忠承包流转土地****亩开办家庭农场,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带动周边**余户农户每年增收万余元;网红村支书蓝丽萍开办直播带货培训班,带出“农民网红”***余人,人均月销售约****元……**月中旬,“坦洪邮礼”***号店开始试营业。这是武义县邮政与******合作的新兴产物,利用邮政三级物流体系,结合“网点+站点”的方式为坦洪乡农特产品提供销售、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支持,进一步打通坦洪乡“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双向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与此同时,共富产业园还借助金华市广告协会“广告助农”等多方力量,全面整合全乡农产品资源,创建“坦洪山农”“坦洪农掌柜”等区域公共品牌,对上坦粉干、龙眼山大米等优势特色农产品,采用“母子”品牌联动方式运营,形成品牌效益。“坦洪农掌柜”上线以来,累计销售额**余万元;依托结对契机,高山茶叶、粉干、宣莲、蜂蜜等农产品销售额**万余元。共富产业园不仅在本地有了发展,也实现了“走出去”战略部署,形成了共同富裕路上的闭环。“产业园里的高粱酒、山茶油、坦洪粉干都已是拳头产品。”******总经理余君健算了一笔账,红高粱市场价每公斤不足*元,深加工后的高粱酒每公斤价格可达百余元,他们已经通过“百镇共建”“山海协作”机制,与永康市象珠镇结对合力发展,打破山区交通、信息等制约发展瓶颈,不仅畅通农产品“出山入市”通道,更为农产品深加工打通了销路,加快实现了山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次美食节,我们带去了粉干、土面、蜂蜜等坦洪乡土特产,其中土面和蜂蜜销售一空,芋头干、南瓜干这样的土货小零食也供不应求。”日前,刚刚参加嘉兴学院第三届美食节归来的武义县坦洪乡副乡长杨铮说,嘉兴之行不仅销售成绩喜人,还与嘉兴学院后勤集团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未来该校食堂将采购坦洪粉干,供应到学生的餐桌,坦洪山货将走出大山进入该校超市。“******跑供销,不愁销路,我们可以更多地争取‘小农共富’项目,通过农资补助、技术指导、建立订单收购制度、推出农产品联户种养‘菜单’等形式鼓励小农户照单联合、抱团发展。”分管“小农共富”的人大主席朱旭升说,目前已累计带动全乡*个行政村***户照单种植玉米、西瓜、小香薯等农产品***亩,增收超百万元;养殖土鸡**户,增收超**余万元,户均增收****余元。“共富产业园致力于推广坦洪农特产品,发展山区农业,除了帮助农民售卖农副产品之外,所获得的其他收益还能反哺当地发展,帮扶辖区低收入农户,让所有人共同受益,实现共同富裕闭环。”徐旭达介绍。近年来,坦洪乡紧紧围绕武义县农村工作部署要求,立足乡土实际,在保基础保民生前提下,以百镇共建强基、山海协作共富为引领,因地制宜打好产业基础,借力突围打响“武义尖货·坦洪山宝”,全面激活共富动力,拓宽强村富民路径。截至目前,已实现全乡*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万元以上全覆盖,其中*个村实现今年经营性收入达**万元以上。
如有图片或附件等请到网址中查看或下载http://***.******.***.cn/art/****/**/*/art_**********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