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南充九县(市、区)全部纳入生猪产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县名单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图片附件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四川省推进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工作规划》,全力推进川猪产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在规划中,我市九县(市、区)全部纳入生猪产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县名单。南充生猪存出栏量全省第一**月*日,记者在阆中******河楼养殖场看到,所有生猪实现标准化、智能化养殖。养殖场内一排排圈舍干净整洁,种猪、育肥猪、仔猪分开圈养,生猪不仅住得更宽敞,还能享受“淋浴”。该养殖场现存栏生猪*****头,是我市最大生猪养殖场之一。我市历来是农业大市,是全省重要的粮食和生猪保障供应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工作,近年来持续推进生猪生产提质增效,全市生猪存、出栏量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出栏生猪***.*万头、同比增长*.**%;季末存栏生猪***.*万头,其中能繁母猪**.*万头。生猪存、出栏量均为全省第一。《四川省推进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工作规划》将我市与宜宾市、绵阳市、凉山州等**个市(州)划为主产区;我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西充县、仪陇县、营山县、蓬安县全部被纳入生猪产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县名单。据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此次入围的生猪产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县,除了能享受有关利好政策,全省还将以生猪产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县为基础,建设一批高水平生猪屠宰企业与精深加工企业,从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生产规模化促进养殖信息化在嘉陵区大通镇大沟头村******核心育种场内,一头头种猪在“一居室”里悠然吃食、活动、休息。尽管这里的种猪和仔猪总存栏量达****头以上,但在数字农业和智慧化养猪设备帮助下,仅**名饲养员就能把核心育种场打理得井井有条,极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据了解,在这里每头猪一出生,便戴上了电子耳标,身份信息录入生猪繁殖育种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起独立的身份档案。通过安装精准环境控制传感器、背膘测定仪等智能化数据采集设备,自动采集生猪数据。此外,每位饲养员配备一台手机,随时记录生猪生长情况,并上传至数据库存档。这样一来,生猪的整个选育过程都会“记录在案”。一名饲养员介绍,育种场能实时监测每头猪每天的生长环境、采食量、数量变化情况,通过大数据应用,分析制定个性化的育种方案。“现在越来越多的规模养殖场,非常注重信息化程度提升,‘科学养猪’成为企业的主动选择。”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推进畜禽养殖信息化,一来可以降低成本、提升养殖效益;二来实现了标准化养殖,确保出栏畜禽符合安全标准。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其中“万头猪场”**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禽畜养殖信息化随着养殖规模化率的提升,在我市快速推行开来。坚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检测人员分批次完成了对全市较大规模生猪养殖场瘦肉精抽检。经过现场取样、化验分析等一系列严格流程,最终确认抽检结果全部合格。据了解,省农业农村厅文件要求,在全省**个市(州)的养殖和流通屠宰环节开展“瘦肉精”监测。养殖环节重点监测年出栏生猪**头以上、肉牛**头以上、肉羊**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据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从*月上旬起,全市共检测养殖环节动物尿样****余头(份),结果均为阴性。其间,市农业农村局饲料站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深入九县(市、区)**个乡镇开展养殖环节“瘦肉精”拉网监测,共检测养殖场**户,检测尿样**头份,检测结果全为阴性,确保全市检测数据真实可信。“我们对‘瘦肉精’监测主要有日常监测和拉网监测行动两种方式。”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月和*月,我市分别完成了全市上、下半年“瘦肉精”拉网监测行动,均未出现“瘦肉精”检测阳性,“通过日常监测和拉网行动,最大程度杜绝了使用‘瘦肉精’行为,确保了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