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降一升,考研考公“冷热不均”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日,教育部官网正式发布公告称,****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万人,相比****年的***万人,下降了**万人,系连续递增*年后首次出现下降。 与此相比,另一组数据同样引人关注——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今年国考报名人数达到***.*万人,国考报名热度近年来呈持续攀升态势。 一边是考研人数连续递增*年后首次下降,另一边是国考人数持续攀升。针对这种现象,记者走访了在镇高校,了解学生和高校教师的不同看法。 考研考公人数“一降一升”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考研报名人数自****年的***.*万人,逐年递增至****年的***万人。今年,考研报名人数在连续递增*年后首次出现下降。记者查询资料后发现,****年全国共有在学研究生***.*万人,比****年增加了近一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年的**%增加到****年的**%,博士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增加到*%。 另一方面,国考持续高热。今年国考计划招录规模同比增加*.**万人,扩招约*.*%,报名人数首次突破***万人,报录比也有所增长,报名阶段热度持续攀升。很多岗位报录比较高,最热职位报录比甚至达到了****:*。 报考人数波动并未打乱学生计划 记者在江苏大学图书馆看到,馆内备考考生不少。一位女生告诉记者,前几天看到了今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下降的新闻,不过她和身边同学并没有太多关注,准备考研的同学和以前差不多,图书馆里基本都是满座。有同学认为报考人数下降是利好消息,“考研的录取比例本来就低,报考人数少了,竞争也就小了,录取几率更大了。” 有考生选择专心备考,也有些考生选择“务实路线”。江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级学生郑欣盈告诉记者,“一开始,我是以备考研究生作为现阶段的主要目标,考公作为备选。但在备考过程中,时间和精力上的分配问题、焦虑的精神状态以及论文、考试和实习等各种琐碎事,打乱了我的备考计划,我开始思考读研和就业该如何选择。当前大环境下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实现‘毕业即就业’似乎比先考研再就业更具有吸引力。”郑欣盈说,“对于师范专业来说,应届本科生的编制报考条件相较于研究生宽松一些。毕竟读研之后还是要面临就业的选择,在缩编的大趋势下,能在本科阶段有机会就业,不如先就业再说,把‘坑’占住。倘若工作之后想要提升学历,选择非全日制的研究生进行深造也为时不晚。” 高校教师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近期,不少高校相继出台了关于报考研究生的要求,其中有些专业的报考门槛明显提高,有高校老师认为,这也是报考人数下降的一个原因。 “现在国内高校对研究生毕业要求也提高了,论文查重很严格。学习课程到期后,没有达到要求就直接拿结业证书。这些因素对学生来说,切实增加了毕业的难度。”江苏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曲云进告诉记者,“此外,一些高校延长研究生学习时间到*年,这对学生也是一种挑战,意味着工作、结婚、生孩子都比同龄人相对延迟。” 究竟是考公还是考研,曲云进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考研人数的下降,涉及多种因素。既有考研竞争的日趋激烈,也有对读研的理性思考。”曲云进说,“其实,数字上的变化实属正常,不要太过于关注,以免产生焦虑心理。读研不等于就业,只是将求职就业时间推迟了*年;同样,考公也不意味着永远‘高枕无忧’,因此,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更加重要。”(记者 张翼)如有附件或图片请到网址中下载或查看http://***.******.***.cn/zhenjiang/sdbd/******/*ceb*c*b******a**effef***ba*dda*.shtml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