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我市扎实推进厕改工作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以上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厕所方寸小,民生事为大。近年来,我市精细谋划、统筹推进、全面整治,累计建改户厕*.**万户、公厕***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以上。初冬时节,走进南城街道惠岗社区,全村皆是景,开门即花园,池塘里更有大“乾坤”——这一池清澈透亮的水,是附近农户厕所处理过的粪水。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而就在一年前,这里污水横流、臭味扑鼻,历经多年整治,始终难以扭转。归根结底,基于统一标准的改厕方案,要么投入大,要么不符合各村实际,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综合考虑地域、经费和习惯等,摸索出了“三二一”改厕新模式,并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科学化推进。先将洗涤用水、餐厨水和厕所水“三”水分离,再将厕所化粪池接入管网净化池进行“两”级处理,最终排入“一”片湿地循环使用。在这个模式下,对分散居住的住户,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三二一模式”;对集中居住的住户,实行“收集管网+格栅井+三格厌氧池+人工湿地”模式;对距离较远的住户推广“小三格”模式。厕所革命,是民心工程,如何最大程度尊重群众意愿,“改”到农民心坎里?我市创新机制,根据群众意愿确定改什么,对于城郊村、镇周边村及有意愿的村优先改;对于技术不成熟的,一边改、一边看、一边动员,改一户成一户,认可后再推广;对于暂时不愿改的农户先不改,提高群众参与度,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以上。同时,用好共同缔造“方法论”,建立群众自管机制。我市农村公厕由市、镇两级每年筹资****元,聘请专人进行维护,户厕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规民约等自治自管作用,以“门前三保”为基础,制定以户为单位的农厕卫生责任区和设施设备管护责任点,把农厕卫生纳入“十星级文明户”评比内容,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