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天竺镇】【天竺故事】“古韵遗风”之桃山、龙山、岗山——三山隐秀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图片附件  温榆河畔  京东古镇  天竺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丰富  尤其以民间故事  和风俗传统  最为引人关注  本刊特意推出  “天竺故事”专栏  和您一起感受天竺悠久的历史  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韵遗风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古韵遗风是中华文明的一面小镜子,尽管反照出的只是星斑一点,但窥斑见一全豹,为今人及后人留下美好回忆。  三山隐秀  三山隐秀,属黄成章所编《顺义县志》里新添加的顺义四景之一,另外三景分别是高台仙阁(城中署左),海岛回澜(城东五里许),圣井涌泉(城北狐奴山),连同旧存四景,成八景。  这部康熙五十七年修编的黄志中,在《山川》条目下,记有桃山、龙山、岗山,在治南五里,即三山隐秀景。在《景致》条目中,列有《三山隐秀》:在治南五里许,龙山、桃山、岗山并峙,盘豆相连,半隐半现,望之幽秀可观,俗呼为“三山不见山”。  然而到了民国时期的《顺义县志》载:“现在三村(即围绕三山各自所成之村:龙山村、岗山村和桃山村),潜归大兴属。桃山、龙山二村居民虽有顺义民籍,多不组织乡闾,隐然顺义无此村乡。斯景因亦不著,成为往迹。”由此推测这或为三山景色鲜有记载的历史原因,却也让许多人因此失去了一睹龙山、岗山、桃山昔日田园秀美风光的机会。  幸而县志把张大酉(蜀人)及毛振翧所咏题的两首描述三山隐秀风光的诗记录了下来,诗情画意,三山佳境之秀亦可窥见一斑,多少弥补一些后人的缺憾。  鼎峙神皋出治南,谁从海上挈三山?  平原挺岫潜还显,突岸逢洼断若连。  分觑来川环似带,合觇横案架如椽。  行人不解深看处,履险犹疑是坦原。(张大酉)  张大酉——四川成都府绵竹县人,贡生。康熙五十七年编修《顺义县志》为校订。  图片附件  步向南冈去,三山半有无。  几回拨雾看,错认是平芜。(毛振翧)  毛振翧——清代,四川人,历任开远知州、古州同知、广平府同知,著有《半野居士诗集》。  诗中所言桃山、龙山、岗山三村由北至南顺次排列,更奇的是相邻两个村之间距离均为*里地,也就是桃山距离龙山*里,龙山距离岗山同样是*里之遥。  三山皆状如高岗,并峙而列,盘豆相连,古老的温榆河水在村旁流淌,水气氤氲,薄雾缭绕,曼拢三山,远远望去,似山非山,成为“三山隐秀” 一景。  桃山、龙山、岗山名中虽然都带“山”字,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山,只是地势较高的土岗而已。  据载,龙山下有龙泉。泉水甘洌清爽,经年不断。附近还有得名于此的龙泉寺旧址,绕过桃山就可以到达龙泉寺后花园,遥想当年园内桃林绽放之景,无疑是人间仙境了。  山有山语,水有水言,无论山水总有情缘,这情缘是三山五岳的幽丽山景,是江河湖海的灵动水韵,更是自然神妙造物的传奇大观。  至今,古老的温榆河依然长流不息,而薄雾轻锁、似隐似现的三山奇景已不复存在了。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