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七河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七河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开展情况
 
七河镇位于古城区南端,辖区内有丽江机场、机场高速、大丽铁路等重要交通线,是丽江市、古城区重要的对外窗口。全镇幅员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户,常住人口*.*万人。居住有汉、纳西、白、彝、藏、傈僳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几年来,七河镇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宣传教育、加强基础建设、壮大特色产业,团结带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镇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格局。
一、创建情况
(一)以各民族共同团结为主题,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思想共识。强化组织引领,凝聚发展合力。七河镇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各项创建工作中,实行“一把手抓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长效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以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村党总支书记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示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创建工作,及时跟进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情况,发现和解决在创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注重培养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带头抓创建能力,将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风文明等工作与创建工作融合开展,带领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共同建设美好精神家园。注重宣传教育,凝聚思想共识。一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培训计划,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时机,广泛开展政策理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民族团结思想、懂得民族团结政策、讲民族团结的话、做民族团结的事。二是把创建工作纳入全镇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精神文明表彰”、“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民族文化诗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表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睦邻而居、共同进步的美好生活。三是通过“大美七河”微信公众号发布民族团结进步小知识,在活动中心、公交站台等人员集中场所,以开设宣传栏、绘制主题彩绘墙、举办宣讲会等形式宣传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内容。发挥典型作用,积累创建经验。通过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村组、进千家万户”活动,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着力打造金龙村、忠义村、五峰北排村、三义新面村、新民西哨村*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
(二)以各民族共同奋斗为依托,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创建成效。加强风险隐患防控。一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全镇**所宗教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点的日常管理,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二是围绕引导各族人民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倾听群众诉求、关注群众生活,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针对机场改扩建、“冬瓜林”移民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专人负责、专案解决。打造村民自治共享格局。尊重各民族风俗制定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内事务由群众和民族代表共商共议、共同决策执行机制作用,一是通过建章立制树立文明新风,积极倡导群众,红白喜事简约操办,严禁大操大办;要求各族群众都要爱党爱国,积极参与村级公益事业活动,多措共举,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二是结合村级实际每年培育挖掘选树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模范个人,树立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集体和个人,掘本村各民族的特色特点,用发展变化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三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移民文化展览馆”等阵地开展各类移风易俗、培养乡风文明的活动,各族人民积极参与其中,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交流思想、共居共融,情感日益加深,交往交流更加密切,展现出了“民族亲、人心齐”的动人画面。
(三)以各民族共同繁荣为目标,聚焦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七河镇坚持党的领导、依法依规、群众主体、因地制宜“四个原则”,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头人+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各村党组织积极引导村组两级干部、党员带头致富能人凝聚各民族群众,结合各村资源禀赋、主导产业,成立合作社、产业协会,充分依托镇内的建乙农场、万农生物、旭辰农业等龙头示范企业,通过开展产业培训、技能培训,签订订单农业和合作协议,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增强群众发展产业能力,先后打造马铃薯、“四季鲜”草莓、猕猴桃、玫瑰花、木梨、沃柑、照水梅和中药材等农业特色品牌。目前,东山片区羊见沃柑种植面积达***余亩,龙潭、忠义核桃种植面积达****余亩。坝区持续推广种植四季草莓、红心猕猴桃、木梨等特色农产业,建设观音峡民族特色小吃街、共和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共和中药材烘烤基地,打造龙兴民宿、西哨林地、丽首古村等一批民族民宿民游民食品牌项目。西山片分利用传统马铃薯种植基础,打造高原特色农业,持续推进前后山原种种薯基地建设,前后山马铃薯种植规模达****余亩。产业的不断做强、收入的持续增加,为民族团结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以各民族共同发展为原则,加强基础建设,增添发展动力。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生产生活用水更有保障。加大对三面光沟渠、水库、井、河道修复等涉农项目的建设力度,投入***余万元实施金龙村光伏提水、龙潭水源地保护项目,制定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东山河护水队管理和用水协调,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业用水更有保障。二是公路建设更便民,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用、管、护机制,定期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除,投入****余万元实施龙潭二组路、共和瓦窑路、新民至道生路等道路硬化改造*.*公里,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利民,投入***余万元实施金龙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共和瓦窑村路灯改造等项目,群众生活更加便利。不断夯实民生保障。一是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落实“两免一补”、“三个一百万”、“扶智助学”等政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就读率保持在***%,投入***万元实施金龙幼儿园建设。二是持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大对村级卫生室和镇级卫生院标准建设力度,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高质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超过**%。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民生资金发放对象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构建多层次、力度大、范围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民生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七河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虽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效,但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各族干部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在创建工作推进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一)创建推进程度不均衡。相较于创建工作示范村,其他村对创建工作的重视不到位、认识不到位、组织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各村对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不够积极主动,融合推进文章做的不够好,未形成创建工作的整体氛围;“*+N进”工作与镇政府协调联动不够,没有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二)创建氛围营造不够。主要表现为:全镇上下虽然在示范村做了大量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但部分村委会还存在定位不高、定位模糊的问题,宣传教育存在死角和盲区,整体氛围不够浓厚。
(三)对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警惕性不够高。主要表现为:部分村干部对一些宗教活动开展、民族问题错误言论关注不够,没有警觉性,不能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汇报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大的工作动力、更实的工作作风,奋力开创七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确保如期实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一目标。
(一)聚焦精神家园同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政治基础。树立全镇“一盘棋”思想,将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中心工作计划,有效融入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明确重点支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改革措施,统筹谋划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总体布局,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同时,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责任,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对照相关测评指标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创建,扎实推进创建工作落实。
(二)聚焦民族和谐同创,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不断扩大受教育群体范围,使爱我中华的种子扎根于每个七河人的心灵深处。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讲好七河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成果,利用新媒体手段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利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形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三)聚焦繁荣发展同步,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社会基础。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作为推动全镇工作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与加强效能革命、改进工作作风结合起来,与解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与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结合起来,与做好本部门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巩固脱贫成效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从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四)聚焦风险防范同担,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治理基础。结合实际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转化成工作制度,全面压实民族团结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报信息协作、网络舆情联动处置等工作机制,采取“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法,在法律范围内、法治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问题。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及宗教界代表人士机制,注重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维护民族团结、咨政建言、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中的特殊作用。
 
 
                                                         七河镇人民政府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