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老年人补充叶酸需联合B族维生素,否则会增加痴呆风险——我院徐安定教授、吕军教授团队最新研究结果发表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中科院*区Top期刊) 在线发表了我院神经内科凌一童博士(第一作者)、徐安定教授和吕军研究员(通讯作者)题为Associations of folate/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B vitamins on dementia risk and brain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 UK Biobank participants的临床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不补充叶酸的人群,习惯性单独补充叶酸与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较高风险以及大脑结构的不良改变相关。然而,当叶酸与其他B族维生素联合补充时,这些不良风险可被抵消。图片附件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痴呆症已成为全世界公众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全球约有****万人患有痴呆症,每年新增病例超过***万例。其中,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为AD和VD。痴呆症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迫切需要识别出高风险人群,以防止痴呆症的发生。叶酸(也称维生素B*)在包括合成、修复和甲基化在内的脱氧核糖核酸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著影响人类健康。既往有研究显示孕妇补充叶酸可以降低新生儿出现神经管缺陷的几率,许多国家因此实施了强制性的叶酸强化计划。然而,考虑到补充叶酸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部分西欧国家并未实行叶酸强化计划。此外,最近的数据分析并未发现叶酸强化与新生儿神经管缺陷发病率下降之间有显著联系。所以,关注补充叶酸潜在的负面后果显得尤为重要。既往研究探讨过补充叶酸与痴呆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但结果存在争议。许多先前的研究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因此需要更多证据来调查补充叶酸与痴呆症之间的关联。此外,先前的研究尚未探索补充叶酸与脑容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UK Biobank数据库,在大型队列、长期随访中评估了习惯性单独补充叶酸以及与其他B族维生素联合口服对痴呆风险和脑容量的影响。研究简介研究纳入***,***名中老年参与者,流程图见图*。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叶酸补充状态与AD和VD风险之间的关联。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评估叶酸补充状态与脑容量之间的关系。图片附件图* 流程图在最终多变量模型中,与不补充叶酸的人群相比,单独补充叶酸与更高的AD风险(HR=*.**,**% CI=*.**至*.**,p=*.***)和VD风险(HR=*.**,**% CI=*.**至*.**,p=*.***)显著相关(图*)。单独补充叶酸与海马体体积(β= -**.** mm*,**% CI= -***.**至-**.** mm*,p=*.***)和杏仁核体积(β= -**.** mm*,**% CI= -**.**至-**.** mm*,p=*.***)的减少相关。与不补充叶酸的人群相比,叶酸和其他B族维生素联合补充的组中AD和VD风险以及脑容量方面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图片附件图* 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叶酸补充状态与AD和VD风险总的来说,与不补充叶酸的人群相比,习惯性单独补充叶酸与更高的AD和VD风险以及不利的大脑结构变化显著相关。然而,当与其他B族维生素联合补充时,这些不良影响可被抵消。研究价值该研究聚焦于补充叶酸与AD和VD风险之间的关联,为理解补充叶酸与特定痴呆形式的联系提供了深入见解,同时还首次探讨了补充叶酸与脑容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其对中老年认知健康和大脑衰老的影响。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当叶酸与其他B族维生素联合补充时,这种痴呆风险以及大脑结构的不利变化可被抵消。这一发现对于制定饮食指南和个人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了在补充叶酸时考虑B族维生素整体平衡的重要性,促进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于维护认知健康和延缓脑部老化的过程具有重大意义。作者简介图片附件第一作者 凌一童博士凌一童,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专业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疾病、痴呆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近*年来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篇。图片附件通讯作者徐安定教授徐安定,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历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任国家卫健委神经系统疾病质控委员会专家、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兼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卒中学会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等职。近十年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各类基金等项目**余项,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部,参编本科教材*部。发表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篇,包括**+篇Top期刊如Cir Res,Bioact Mater, Mol Therapy,Stroke,SVN等,其中*篇他引***+,单篇他引***+次,累计他引****+次。参与发表NEJM论文*篇。参与中国脑血管病指南、系列专家共识的制定,并主持数部专家共识/指南写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广西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奖”、广东省科教文卫工会“徐安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广东省医师协会首届“广东医师奖”;中国医院协会优秀医院院长等荣誉。图片附件通讯作者 吕军研究员吕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研究方法学学科带头人,临床研究部主任,临床流行病学教研究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临床大数据挖掘、重症护理。 任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循证医学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循证康复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药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大数据管理分会会长、广东省医学会临床研究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循证医学分会委员等职。已发表研究论文***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余篇(总影响因子>****),ESI高被引论文*篇,ESI热点论文*篇,CNKI三高论文*篇,H因子**;主持国家级研究课题两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四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获得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项。期刊介绍《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是美国老年学会(GSA)的官方刊物之一,也是美国出版的第一本关于衰老的期刊,创办于****年,该期刊分为系列A和系列B,其中系列A:生物科学和医学,英文全称《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主要发表有关衰老的生物学方面的文章,例如神经科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晚年疾病生物学等各个方面的文章。目前为中科院*区Top期刊,最新影响因子*.*。图片附件初审:吕军复审:罗志权终审发布:郑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