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花山区探索高素质农民培育新模式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高素质农民作为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及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中的优秀代表,为乡村振兴、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等作出了贡献。花山区****年开始,按照省、市的总要求和总部署,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通过培育,农民学员们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丰富了理念,掌握了技术,提升了技能,综合素质和从业技能显著提高。他们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理论学习和实地参观学习,以及学员的后续跟踪指导,开设了水果班、村干部班等培训班。这些爱农、懂农、务农的高素质农民,为发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高素质农民的发展现状 目前,花山区农业从业人员基本现状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留守农业人群中出现了老龄化、低文化、兼业化严重的现象。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引领和带动,就很难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因此,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破解当前“三农”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传统农业导致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尽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发展科技农业和现代农业不高的现状,提高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多样化的能力。面对现代农业发展对高素质农民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力度,深化培训内涵,创新培训方式,加快由一般农民培训向高素质农民培育转型升级,培养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农民,是摆在我们农业培训教育部门面前的首要职责任务。 二、大力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 (一)坚持以人为本,分类分产业培育。 将具有一定文化和产业基础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具有强烈发展愿望与发展潜力的骨干农民作为生产经营型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吸引农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高素质农民培育中来。将他们分类分产业建档入库,为精准培育高素质农民奠定基础。我们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锻炼高素质农民,精细培育,精准培育,着力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农民。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业。 在培育高素质农民过程中,我们坚持依托本区的实际情况,突出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技术技能。如苏里村的葡萄,凤山村的水果,濮塘村的茶叶等。这些都是我区优势特色产业。我们根据产业发展水平和培训对象特点,在系统设计和整体布局的基础上,把握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利用经济效益吸引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科技培训当中,从而产生强大的科技示范辐射功能。 三、增强高素质农民的实践技能 花山区开展的生产经营型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从集中培训到分班、分专业学习,又从课堂教学到基地,在考察中去学习,增强实践技能。具体做法是: 一听。“听”是专家讲解、介绍先进理念和农业发展方向,学员认真听取,虚心学习。 二说。“说”是学员大家一起讨论、发言、交流种养殖技术和经验,互通有无。 三看。“看”是到种植和养殖基地、示范基地、美丽乡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四思。“思”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做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坚持不懈地发展产业。 五做。“做”是将学习到的技术、理念、经验,吸收转化,不断改进自己的管理能力,形成合力、团体,向规模化、专业化、精准化发展。 通过培训考察学习,农民学员们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丰富了理念,掌握了技术,提升了技能,综合素质和从业技能显著提高。同时,通过培训,学员们不仅都多了一份思考,发展的目标也更加清晰。在考察过程中观摩先进、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很多学员还纷纷表示,通过培训、交流和学习,对家乡农业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今后要将学习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应用到实际生产经营中去,不断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带领周围农民共同致富,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