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苏州市住建局-传承地名文化 加强规范管理 | 市住建局开展市政桥梁隧道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江南水乡苏州素以小桥流水、枕河人家闻名,据南宋《平江图》记载,仅在古城内就有桥梁三百多座。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建隧道、新建桥梁越来越多,使人民生活更加便捷的同时,对规范管理、科学命名市政桥梁隧道地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展普查
摸清市政桥梁隧道地名现状底数    市政桥梁隧道是苏州城市建设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论是实体还是名称,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州城市变迁和文化传承,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为进一步传承地名文化,有效加强市政桥梁隧道地名规范管理,苏州市住建局从现状入手,先期开展各区既有市政桥梁隧道地名普查,掌握基础数据,为下一步着手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苏州桥梁老照片(源于《老苏州百年旧影》)
     据统计,苏州市区范围内的市政桥梁有****多座,市政隧道有**多条,但其中不少桥梁、隧道存在不规范地名使用问题。一是许多市政桥梁隧道没有名称,容易给周边居民和路人造成困扰,对生活有所不便。并且,对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而言,地名缺失亦不利于苏州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现状无名桥梁
     二是较多市政桥梁隧道虽刻有名称,但其实属于非标准地名。根据《苏州市地名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符合地名管理规定,并经批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本条例实施前经地名主管部门普查认定,仍在使用的地名,视为标准地名。”其余均为非标准地名。这类市政桥梁隧道地名亟待进行标准化处理。
 现状非标准地名桥梁
     此外,还有部分桥梁同步存在重名,或以序数词命名的问题。例如,虎丘区枫津河上有*座“枫津河桥”,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内同一条道路上的多座桥梁以序数词制作桥名信息牌等。它们易令人混淆,不利于社会管理和公众出行,也难以彰显出苏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市区联合,开展市政桥梁隧道
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    为解决市政桥梁隧道地名的现状问题,呼应百姓需求,加快建立全市市政桥梁隧道地名库,市住建局组织各区住建部门和属地街道(镇),开展市政桥梁隧道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在前期有关部门完成的地名规划、养护统计等工作的基础上,市住建局聘请专业地名工作团队,分别结合各区普查成果及标准地名名单,总结各区存在不规范地名使用问题的具体市政桥梁隧道清单。
 各区桥隧地名普查报告
 
    以这份清单为依据,市住建局督促并指导属地进行走访核实,编制地名申报方案,履行申报审批手续,加快为无名的以及存在重名、序数词命名的桥梁隧道命名,为拥有非标准地名的桥梁隧道予以地名标准化处理。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现已整理全市市政桥梁隧道地名****余条,批复市政桥梁隧道地名约***条。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市政桥梁隧道地名命名过程中,充分收集了志书记载、城建档案等资料,深入发掘了桥梁及其周边地物、用地功能特征,从而保障桥梁隧道地名释义准确、内涵丰富。如以桥梁周边原有的自然村名称命名的“葛埂上桥”“庄河头桥”“东庄郎桥”等,以桥梁隧道所在地原隶属的行政村或大队名称命名的“金星桥”“华莲桥”“向红桥”“新五人行隧道”等,展现乡愁意蕴。
    还有以桥梁隧道所跨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命名的“木沉港桥”“尹山湖隧道”“金鸡湖隧道”等,以桥梁周边原有河道名称命名的“横泾港桥”“罗田湾桥”“九曲河大桥”等,以桥梁周边原有地物名称命名的“南永宁桥”“北永宁桥”“白衣庵桥”等,以与桥梁所在地有关的历史名人命名的“省初桥”“枚先桥”“文甫桥”等,结合桥梁周边用地性质以历史典故命名的“踢毽桥”“驰马桥”“放鹞桥”等,充分体现苏州特有的地域特征与人文内涵。
 
严谨论证,充分尊重
周边居民意愿和地名专家意见    由于地名与居住地和活动范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次市政桥梁隧道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充分征求了属地街道、周边居民的意见。例如,位于虎丘路、跨硕房庄河的“一号桥”,在早前的地名规划成果中原设想更名为“虎丘路桥”,以其所在道路名称命名,但属地街道调研后表示周边居民对于桥梁实际刻名的“虎丘路一号桥”认可度很高,希望继续使用“虎丘路一号桥”地名。还有盘胥路上跨解放桥河,有座“苏福桥”,但群众惯称“解放桥”,周边还有“解放桥北堍”“解放桥南堍”等里弄地名,附近居民表示使用“解放桥”地名更为合理。再有东连平江路、西接南石子街,跨平江河的桥梁“青石桥”,周边居民纷纷反应这是外来桥梁,不是本来的古桥名称,应该要根据《平江图》记载恢复桥梁的原本名称“苏军桥”。
    对此,市住建局在尊重周边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征求我市地名专家意见,指导属地街道拟定方案,推动老地名恢复工作。
 虎丘路一号桥
 
     此外,在市政桥梁隧道地名申报审批过程中,少数地名存在疑义,为此,市住建局专门组织召开地名专家论证会,请熟悉苏州文史和地名文化的专家把关,在尊重市民意见的基础上,从桥梁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及人文内涵对申报地名方案提出建议,使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工作更为科学合理。
 姑苏区、苏州工业园区市政桥梁地名专家论证会
 
    比如金鸡湖大道上有*个老地名——“黄郎圩桥”与“黄琅圩桥”,它们发音相同,字形相近,位置相邻,极易混淆。通过论证,专家提出借鉴斜塘街道地名规划成果,以现代方志《斜塘镇志》记载的“黄郎圩”村庄名称为基底,分别更名为“东黄郎圩桥”与“西黄郎圩桥”,既保留历史记忆,又方便百姓使用。
    市政桥梁隧道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是一项必要且紧要的工作。它基于对苏州历史文化、时代进程的挖掘和研究,旨在使地名更赋文化气息、更贴生活实际、更具地理参考,为苏州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接下来,市住建局充分梳理本次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的相关成果,加快建立苏州市市政桥梁隧道地名库,强化地名审批管理,不断提升市政桥梁隧道地名命名的标准化、科学化、精品化水平,以高质量地名为城市建设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