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锚定目标抓发展|“泸”力跃升 中国西部工匠城渐入佳境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泸州是一座工匠精神底蕴深厚的城市。****年*月,泸州市利用职教资源富集优势,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全链式工匠人才培育,启动了全国首个新时代中国西部工匠城建设。从概念提出到实体打造,**个月过去了,中国轻工工匠学院、中国酒业工匠学院等*所工匠院校开班办学;乡村振兴工匠园区等项目有序推进;**个国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成投用……一座“教培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工匠城正在迅速崛起。中国西部工匠城核心区。图据中国酒城·醉美泸州图片库供需对接精准培育产业人才****年**月**日,在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中国西部工匠城医工工匠培训基地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实训室,教师曾秀兰挑选了一位学生扮演患者,演示CT检查的全过程。“仿真设备的各种操作按键、参数调整、扫描过程与医院实际使用的同类设备相同,学生们可以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自主化的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助力精准医疗与高素质影像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曾秀兰告诉记者。同样,在位于中国西部工匠城核心区的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工匠实训基地内,教师王政利用半实物仿真教学设备,向学生们讲解危化工艺及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技巧。“基地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学生们在这里进行技能实践,在进入企业实习前接受考点考核和认证,获得化工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王政说。身着统一工作服,规范、娴熟地操控设备……****年**月**日上午,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们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南公共实训基地进行汽车蓄电池电压检测实操。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南公共实训基地打造了智能制造、智能建造、人工大数据、虚拟仿真等*个实训中心。该基地运营以来,有*万余人次参加了实训、研学,面向成渝地区各类群体开展社会培训*万余人次。技工院校一直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承担者。立足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技工院校近年来为企业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为助推泸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如何培育新时代工匠?“工匠、技能型人才最终都是为产业服务的。”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谢光杰说,“学院聚焦人才培养,高质量建设化工工匠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牵头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学院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方向设置专业,培训钳工、车工、电工、化工总控工等技能型人才,每年为泸州培养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余人次、有***-***人留泸就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技能型人才储备。”牵线搭台打造产才融合枢纽每当傍晚时分,中国西部工匠城核心区的匠心花园就热闹起来。匠心花园项目包含匠心文化景观、匠心商业、匠心广场、特色街、四渡赤水展示区、匠心门廊、生态走廊七大区域,布局了奶茶店、理发店、便利店、药店、餐厅等。匠心花园作为周边大学的创业实践基地,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和创新创业平台。距离匠心花园不远处的中国西部工匠城党群服务中心,红白相间的外墙大气美观,室内有以泸州白酒、化工、建筑等元素为主题的工匠文化墙。“党群服务中心展示了核心区现有的发展规划、发展成果等,可以为工匠提供微型创业基地等平台,实现对学生、人才及周边群众的精准服务。”纳溪区东升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帆说。党群服务中心汇聚了街道、学校、企业、公安等多元力量,充分发挥了产才融合“枢纽站”功能。截至目前,党群服务中心已与****余家企业达成人才培养输送协议,已有****余名人才到合作企业开展实践和技能提升培训,***余名学生在当地成功就业创业。由工到匠深入挖掘优势资源每天一大早,年近**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思维就带着酿造工人们一起,走进合江县先市酱油工作场开始焖煮黄豆。以匠心育匠才。先市酱油传统酿造经过百年的创新和发展,形成完整的技艺体系。为了让这门技艺后继有人,第五代传承人陈思维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从****年至今,陈思维带徒**余人,培养了**多名技术骨干。****年**月**日,在先市酱油***周年庆典上,陈思维再收新徒。赤水河,万古流,上酿酒,下酿油。位于赤水河畔的先市酱油,酿油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将先市镇打造成酱油工匠之乡,亦是泸州推动中国西部工匠城建设的举措之一。在打造酱油工匠之乡上,合江县很努力。“以特色酱油产业链为牵引,先市镇目前已建成万亩优质大豆种植示范基地;依托先市酱油、‘永兴诚’酱油*家龙头企业,打造酱油博物馆、非遗酿造研学中心、工匠人才‘匠心驿站’、酱油文化广场等,先市酿造传承基地一期项目已竣工投用,二期项目平场作业已完成**%、晒场酱缸摆放*万余口;依托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打造‘合匠营造社’‘先市竹编工艺中心’,建设乡村建筑工匠实训基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目前工艺中心*号院、*号院主体工程正在实施,预计春节前建成投用。”先市镇副镇长黄耀从酱油工匠之乡建设之初就在跟进,对项目建设进展了如指掌。以酱油产业链为基础,建设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食品酿造加工园,开发酱油文旅项目展示古法酿造技艺,依托传统技艺项目带活能工巧匠……酱油工匠之乡建设正在快步向前。记者 曾臻新闻多一点科技特派员 为企业发展添智提质****年**月**日一早,泸州市科技特派员、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专职科研员杜芳琼和同事吴秋莹来到******,查看该公司刚生产的污水处理设备质量情况。“公司研发能力有限,有时候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以致错失订单,科技特派员在创新方面帮了我们不少忙。”******技术总监阎小宁说,公司集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售后服务于一体,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迫切需要提高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去年初,泸州市选派了**名科技特派员,围绕全市重点行业领域,首批“点对点”精准联系服务***家重点企业。******与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因此“结缘”。“从技术支持,到参与企业研发、产品试制、转型发展,科技特派员为企业攻克关键技术提供了智力支持,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解决了束缚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阎小宁说。在杜芳琼看来,科技特派员应发挥高校教师的优势,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指导。同时,还应充当好科技政策宣讲员、技术需求收集员、牵线搭桥联络员,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什么要设科技特派员?“这是一次破题。”市科学技术和人才工作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科负责人罗永松表示,以中国西部工匠城建设为契机,把科技特派员作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企业需求、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助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同时,以城市为基底、院校为阵地、园区为平台,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接轨,深度融入城市发展,打造城市和产业等共生共荣、高效融合的发展样板。去年以来,科技特派员共挖掘高质量需求***项,对接科技成果***余项,促进**项合作,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记者 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