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蝶变”新生 南充中心镇活力迸发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图片附件前不久,四川省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公布四川省“省级百强中心镇名单”的通知》。四川省有**个镇被命名为“省级百强中心镇”,其中,高坪区东观镇、顺庆区芦溪镇榜上有名。近年来,南充把加快建设培育“省级百强中心镇”“市级重点中心镇”,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集聚中心镇发展要素,积极做强做优中心镇。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个“省级百强中心镇”、**个“市级重点中心镇”。A南充两个镇上榜“省级百强中心镇”走在高坪区东观镇,宽阔的公路、生机盎然的特色产业、高标准的居民小区、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让人深切感受到百强中心镇建设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迸发出的发展新活力,以及今天的城乡越来越宜居宜业,百姓生活越来越有品质。****年**月,四川省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公布四川省“省级百强中心镇名单”的通知》,东观镇成功上榜。“通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场镇建设不断提速。”东观镇相关负责人说,如今的东观镇,交通便捷、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了农业产业园**个,万亩级种植业基地*个,千亩级水产养殖基地*个,国家级龙头生猪养殖企业*个。同时,发展要素不断集聚,现有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所,医院*家、敬老院*所,银行网点*个,还引进电商等新兴平台服务站所**余家、各类商贸服务场所***余家、服装和皮鞋生产加工企业**余家。通过“省级百强中心镇”的创建,东观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自来水供水覆盖率***%,场镇新建了污水处理厂,以及公园、广场及休闲长廊,修缮了明清风貌老街,开发了马曾桥翰林梦酒业窖藏文化、二家寺脆李采摘园、邱家树水果采摘基地等一批旅游景点,文旅年产值达*.*亿元。乡间公路绿树环绕,小河流水潺潺,乡村的房屋错落有致……走在顺庆区芦溪镇干净整洁的村道上,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芦溪镇也是此次新上榜的“省级百强中心镇”。“芦溪镇地处顺庆区北部,是顺庆‘三箭齐发’中线突破的重点片区。”芦溪镇相关负责人说,成功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给芦溪镇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如今全镇拥有各类学校*所,在校学生****余人;芦溪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疗机构不断提速;全镇金融机构网点、市级标准化敬老院、标准化农贸市场,以及超市、餐厅、酒店齐全,还建成了标准化交通枢纽站、公共停车场、污水处理厂,场镇雨污分流改造全面完成,**个行政村(社区)***%通了公交车。立足主城优势,发挥近郊功能,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芦溪镇重点培育特色农业、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已建成芦溪镇粮食储备库、市农科院芦溪基地。B“真金白银”支持中心镇发展提速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近年来,南充严格贯彻落实国省关于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做大做强中心镇的决策部署,成立了全市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局际联席会议,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南充市“市级重点中心镇”考核办法》,各级各部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集聚中心镇发展要素,积极做强做优中心镇,按照“经济发达、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治理完善、辐射广泛”的标准,加快培育“市级重点中心镇”,在此基础上,推荐“省级百强中心镇”。“通过培育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和‘市级重点中心镇’,加速了资金、资源、人才的聚集,实现了中心镇发展提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南充已将**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入库候选镇全部纳入全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并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以上,已有*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截至目前,全市中心镇储备各类基础设施项目***余个,总投资***亿余元。另外,通过实施中心镇产业提升工程,**个中心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余家,平均GDP超过**亿元,已命名“省级百强中心镇”平均GDP均超过**亿元。“目前,南充已成功创建*个‘省级百强中心镇’,**个‘市级重点中心镇’。”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保障中心镇建设,南充每年安排****万元支持中心镇改革发展,对成功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的,一次性给予***万元奖励;对成功建成“市级重点中心镇”的,一次性给予***万元奖励。C多措并举持续打造经济发达的中心镇“中心镇既是连接城乡的战略节点,又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和公共服务中心,是吸引农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将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市场推动等措施,持续加快中心镇建设和培育,有效衔接“省级百强中心镇”扩面提质,新增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和“市级重点中心镇”。一方面加快产业培育,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和撂荒地整治,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以及推动有条件的中心镇建设商贸物流节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业态,积极承接县内外产业转移,切实发挥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规范场镇建设,专项整治中心镇场镇风貌,健全场镇污水治理、垃圾收转运等市政基础设施运管体系,打造田园乡镇风貌。同时,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鼓励人口向中心镇集聚,鼓励市县优质教育资源与中心镇学校结对共建,吸引中心镇及周边乡镇学生就近入学,支持市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等与中心镇卫生院建立合作机制,加快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