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亭林镇不断深化“文字+文脉+文物” ,绘出发展新蓝图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今年龙年央视春晚的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据《康熙字典》记载,这个由三个龙组成的“龘”字,出自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说到《玉篇》,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编纂者——南朝梁陈间著名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他与亭林的渊源颇深,曾长期居住并著书于此,人称“顾亭林”。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亭林镇的玉篇体验馆,在馆藏的《增续大广益会玉篇》里找到了“龘”这个字,上面的注释写道: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为传承《玉篇》文化,近年来,亭林镇从各方收集了中日韩《玉篇》珍稀版本,并依托高校资源,打造“玉篇体验馆”。去年年底,亭林镇还启动了中国玉篇文化中心的建设,选址位于新联小学旧址,G***文旅连廊旁边。亭林镇文明办副主任李嘉俊表示,建成之后,樱花公园、顾公广场、亭林书院等相关景点将“串珠成链”,共同为亭林的文旅事业提供新的亮点。近年来,亭林镇多次举办顾野王文化、江南文化等主题交流活动,并修建了顾公广场、顾野王雕像,不断扩大“江南文化”的影响力。顾野王文化研究院院长蒋志明是顾野王的资深研究学者,他告诉记者,那个时代顾野王的成就是首屈一指的,他与朱熹、王阳明并列为“江东孔子”,“亭林有顾野王这样一个百科式的人物,对我们后世影响非常深远的”。亭林除了拥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之外,还有不少历史文化遗存,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亭林古文化遗址曾多次由上海博物馆考古部进行过规模不等的发掘,出土了以“中国第一镜”亭林石镜、九节玉琮、袋足陶鬶等为代表的的文物***余件。去年**月,亭林镇聚焦良渚文化、亭林遗址发掘、生活习俗、礼制与权力等内容,举办了“玉见——亭林”亭林良渚文化科普展览,让市民更深入了解亭林的良渚文化。无论是“地下”的良渚文化,还是“地上”的顾野王文化,“玉”字是亭林文化创新发展的核心元素。经市文物局批准,今年亭林遗址地下文物埋藏区考古勘探将会再次启动,进一步摸清亭林遗址地下文物类型,深化*A旅游景区亭林遗址公园的内涵,探寻中华文明之源。过去一年,亭林镇不断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规划文化发展的“三维空间坐标图”,通过“文字+文脉+文物”的思路,打造独具江南特质的文化品牌,以文化带动发展,提升软实力。新的一年更有新征程,今年,亭林镇将进一步传承文脉基因,探索文物挖掘和文明探源,丰富文化内涵,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综合发展。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