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睦邻点”让新华社区更有温度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下午,宜城街道新华社区网格员、各睦邻点负责人及共建单位代表欢聚一堂,举办了一场党建联席工作会议暨社区睦邻点成立十五周年共驻共建活动。活动现场,各共建单位与社区签署共驻共建协议书,向各睦邻点冠名授牌,从“党建睦邻点”工作的参与者成为“党建睦邻点”的合伙人。至此,新华社区的睦邻点建设从最初的“点上开花”逐步发展为如今的“百花齐放”。新华社区位于老城区,针对社区人群结构老龄化突出、功能配套不全、服务载体陈旧等突出问题,新华社区居委会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文化理念融入社区治理,打造了**个各具特色的睦邻点。“社区睦邻点的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自****年社区第*个睦邻点建立,到如今已增加到了**个。”新华社区党总支书记邵艳说,如今,新华社区睦邻点建设已然成为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独唱”转为“大合唱”,“陌邻”方能变“睦邻”。为解决居民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新华社区居委会通过整合党组织资源、五老资源、群众资源,汇聚起强有力的说事解题力量,使睦邻点建设实现“共治相融”。在紫金名都睦邻点,“江苏好人”、原新华社区党支部书记黄红,退休后主动担任该睦邻点负责人。在睦邻点的“议事会”上,有居民提出,小区内缺少室内活动场所。在共同商议后,大家一致建议将小区内原有的半封闭式休闲空地搭建成小区的室内活动点。在了解居民诉求后,黄******商议,在她的努力下,小区的室内活动场所最终改造落实到位。同时,为规范小区居民晾晒衣物,******、各共建单位多次联系对接,筹集*万多元建设了小区公共晾晒区,还制定了小区晾晒公约,不仅提升了小区的整体风貌,而且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如今,新华社区睦邻点的负责人都由像黄红这样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担任,他们党性强、觉悟高、口碑好,在他们的积极协调中,邻里关系逐渐变得亲近、友好,小区真正成为和谐的大家庭,邻里互帮互助蔚然成风。随着面临的问题更加多元,新华社区居委会意识到,仅靠自身力量“单打独斗”,很难将居民们的问题妥善解决,只有结对共建方能让居民获得更多实惠。为此,新华社区居委会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把睦邻成果向外延伸,与辖区内**家单位建立共建关系,连接共建单位有效资源,将更多优质的服务配送进社区,有效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在光荣东路小区睦邻点,有一块专供居民休闲健身的区域,但由于区域内缺少照明设施,一到晚上,居民们就只能借着路灯灯光摸黑下棋。为此,有居民向睦邻点反映,想在健身区域内增设一处照明设施。该点位负责人王瑶君了解到大家的“微心愿”后,立即将情况反馈至社区居委会,经多方联系协调,最终在共建单位宜城供电所的支持下,帮助居民达成了这个“微心愿”。另外,社区居委会还与共建单位协商,将交通小区和人武小区的睦邻点建在单位的闲置房中,既能节省建设资金,又能让闲置房得到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