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聚焦重庆两会 | 文天平参加《重庆日报》圆桌会访谈 推动产业变革 促进“四链”融合...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视频播放插件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重庆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必将有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引起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的关注和热议,大家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展开探讨。市人大代表、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参加圆桌会访谈。新质生产力将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重庆日报: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它对壮大现代化产业有何意义?去年*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全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核心是‘新’,如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领域、新场景,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支撑;关键在‘质’,体现在科技创新含金量、低碳发展含绿量、数字转型含新量,特别是数据、算力等作为基本生产要素赋能生产力升级,成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变量;根本在‘生产力’,将促进生产要素碰撞,充分释放产业发展活力。”文天平说。促进科技与产业良性循环重庆日报:培育新质生产力,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现途径有哪些?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支撑。****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重庆不但实现了经济总量的稳健增长,经济发展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突破。目前,潼南区正以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建设“制造强区”为主抓手,奋力突围、强力突破,加快建设成渝中部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我们正加快壮大优势产业、布局‘新星’产业,加快企业转型提质。”文天平说,潼南区围绕构建壮大“*+*+N”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一体推进稳链强链、基础再造、能级跃升。同时,不断创新培育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数智科技、太空产业、双碳产业等“新星”产业集群。比如加快建设昇之云大数据产业园,推动天河超算重庆分中心落户潼南。促进“四链”深度融合重庆日报: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还有哪些难题亟待突破?哪些短板亟待补齐?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差距,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有差距,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代表、委员和专家一致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以实现突破和补齐短板。文天平表示,当前,潼南区正强化核心技术支撑、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引育高精尖人才,加速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比如,我们正推动产业链与资金链融合,加强与国内知名机构和基金合作,加快成立潼南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专项基金,发挥信用贷款、融资担保、政策性贷款等金融工具作用,切实配齐补强资金链。”附件获取 二维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