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蒋巷村实施复耕复垦优化田园风貌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支塘镇蒋巷村拥有本市面积最大的有机水稻耕作区,核心区共有****亩稻田。到了冬季,村里的农田全面进入休耕期。趁着农闲,蒋巷村推进复耕复垦工作,优化生态田园风貌,为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益奠定基础。
去年**月**日下午,蒋巷村东侧的小水塘边,小型挖掘机正在作业。这里原本是一片水塘,面积有十二三亩,塘底高低不平,水塘最深处有*米多,过去曾有农户在此处进行水产养殖。池边还有一些杂乱的废弃建筑,不但利用率不高,还影响整体风貌。随着蒋巷村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的推进,这样零散的鱼塘已经不适宜继续保留。为此,村里对鱼塘进行填土整理,随后将对这些田块进行沟渠配套等设施建设。开春后,村里将在这片区域种上绿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为后续粮食生产打好基础。
在进行零散坑塘改造的同时,蒋巷村还在东入口处进行池塘清淤及坡岸改造。这片区域曾经是养殖区域,周边环境比较杂乱,还生长着一些杂树,观感较差。经过一个多月的改造,近**亩区域内的池塘清淤工作基本完成,清除的淤泥通过管道被输送到旁边的农田里,作为有机肥还田。池塘周围坡岸的整理工作也已完成,杂树被清理。目前,工作人员正在岸边用木桩建设生态坡岸。据村委会副主任王进明介绍,等到开春时节,村里将在坡岸上种植水杉等植物,形成新的景观,同时在浅滩区域种植荷花,丰富景观层次,在深水区继续开展生态水产养殖,使之成为多样性循环农业的重要一环。“这次改造可以使我们蒋巷村东大门的风光更好,整体景观更有通透感,让来访者在欣赏有机水稻田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王进明说。
近年来,蒋巷村以构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生态经济体系为主线,在赵亚夫的指导帮助下,立足太湖湿地农业区特点,积极发展太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循环农业。村里在****亩粮油生产基地上重点发展“稻+鳖”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与技术、“稻—草+鹅”链式生态种养模式与技术、“绿萍—稻”生态种养模式与技术、“稻—羊肚菌”生态种养模式与技术,将蒋巷生态猪场的猪粪以沼液或沼渣的形式还入农田,培肥土壤、种植绿肥、培育绿萍,促进土壤基础地力提升,使有机稻米产业与乡村田园风貌得到同步发展和提升。蒋巷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蒋巷村优质稻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获评****年度苏州市高标准农田优秀案例,蒋巷村成为太湖湿地农业区生物多样性农业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