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天府融媒看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个年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呈现从“全面提速”到“乘势跃升”的良好态势。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作为川南渝西合作的桥头堡,泸州将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深度“融圈”?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此展开了热议。发挥医疗资源优势为两地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泸州地处云贵川渝结合部,是省内除成都外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城市。省人大代表、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春祥表示,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成渝两地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合作逐步加强。他建议,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方便两地群众。以医疗健康领域为例,可以进一步加强两地医保协同发展,推动医疗系统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让两地群众就医更便捷、健康更有保障。不久前,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正式认定首批*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牵头建设的“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榜上有名。张春祥建议,川渝两地作为国家部署的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区域,要进一步加强在生物医药产业和医疗科研方面的协作,为两地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医疗服务。促进川渝中药制剂调剂一体化更好满足两地群众就医购药需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作为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的中药制剂,具有作用广泛、价格低廉、安全性较好等优点。省人大代表、泸州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郑海三说,川渝地区气候水土、人群体质相近,疾病谱较为相似,毗邻地区群众跨区域就医、购药等需求旺盛。但受《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限制,川渝地区尚无医疗机构获批日常跨省调剂使用。郑海三建议,川渝两省市相关部门联合呼吁国家药监部门支持四川省、重庆市探索建立川渝中药制剂调剂一体化机制,促进两省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川渝地区调剂使用,更好服务两地群众就医购药需求,促进川渝中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年底,四川省医疗保障局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郑海三说,在《意见》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中医人才价值体现不充分、中药材原材料价格异常增长但监管措施有限等问题。他建议,优化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设立中医门诊辨证论治费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加快落实中药优质优价形成机制,加快推进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阳光挂网采购工作,建立中药饮片价格监测网络,更好发挥中医“简便廉验”优势,守护群众健康。加强制度创新支持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金融要素自由流动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川渝两省市批复的毗邻地区重点合作功能平台之一。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以来,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取得积极成效。省人大代表、泸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熊建辉建议,支持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金融要素自由流动,有序推动川渝金融市场和监管区域一体化,按照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要求,支持两地金融机构在示范区设立分支机构。在示范区互为认可两地规范注册的地方金融组织,并支持在示范区展业。同时,在示范区展业的地方金融组织以委托监管或者联合监管的方式实行日常监管。熊建辉还建议发展科技保险,通过出台省级政策对科技企业和保险机构实行补贴和奖励,鼓励、引导保险机构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强化政保合作,搭建沟通平台等,助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种业发展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中国田里中国种,中国碗里中国粮”,种子是粮食的“芯片”,小小一粒种子,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国家战略。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制种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推广“天府良种”。省人大代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冯军建议,大力推进种业发展,通过构建“巴蜀鱼米之乡”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体现在农业上,就是充分利用成渝地区相似的自然禀赋,优势互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在耕地面积和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提升粮食产能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水平,其核心就是种业发展。”冯军说,四川是产粮大省,也是种业大省。泸州作为四川省再生稻优势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泸州建有四川唯一水稻早制基地,****年,利用新型籼粳杂交良种在合江县创造了***.*公斤的四川再生稻测产平均产量纪录。”冯军还建议,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平原少、山地丘陵多的地理特点,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茶叶、龙眼、荔枝等山地丘陵高效特色农业;通过加强西南优质酿酒糯高粱优势区建设等,延伸主导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进而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可持续发展。借助渝雅高铁助推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核心区融合共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今年,省人大代表******焊接班班长胡绍兵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渝雅高铁上。渝雅(重庆至自贡至雅安)高铁是川渝两省市规划建设的一条城际快速客运线路。建成后,将与川藏铁路、绵泸高铁、成贵高铁、蓉昆高铁等联通,成为外接东部沿海地区、串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云贵藏地区的出川大通道,对成渝地区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如果新建线路经泸州东、泸县,将使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核心区从横向和纵向上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带动区域内多个城镇和重要经济节点融合共兴,同时形成辐射带动云贵川渝的*—*小时高铁交通圈。”胡绍兵建议,加快对渝雅高铁的研究论证,积极争取将其纳入国家相关铁路建设规划,尽快启动项目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推动认证数据共享互认协同深化川渝地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近年来,“川渝通办”覆盖范围不断拓展,实现川渝营业执照互办、不动产登记抵押等***项“跨省通办”事项和***项“川渝通办”事项。“但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实施,对深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省两会上,住泸省政协委员、江阳区副区长杨静喜就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深化川渝两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在他看来,当前川渝两地在政务服务的数据共享、信息协同上还有待突破,尤其是两地人口基础信息数据等共享互通壁垒依然存在。在市场准入方面,不少政策分散在各职能部门,基层执行中存在打空转的情况,川渝合作实质性成效仍不明显。此外,在综合监管上,受行政区划限制,许多政策存在差异,各条线“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这也对两地实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形成障碍。杨静喜建议,出台具体操作指南,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川渝通办”事项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推动认证数据共享互认,加快推进商贸流通、对外合作等领域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共享,在医疗、就业、教育、婚育、企业开办等领域拓展更多“一件事一次办”“免证办”事项。省级相关部门应当完善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服务机制,探索泸永江地区市场主体跨区域迁移“无障碍一次办”,推动财税共享,信息、场所、专家等资源共享。推进泸永江一体化发展注重顶层设计,在基础设施、产业等方面同步发力泸州与重庆永川区、江津区地处川渝腹地、紧密相连,泸永江融合发展对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意义重大。三地在交通互联互通、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下属区县融合方面仍存在行政壁垒固化、政策保障不足等短板。“推动泸永江一体化发展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在基础设施、产业等方面同步发力。”住泸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刘旭晴建议,从省级层面支持泸永江三地区县、镇街一级在机制共创、基础共建、产业共兴等方面先行先试,制定平台搭建、项目共建等领域的指导文件,指导跨省域毗邻地区特别是区县、乡镇统筹推进双方合作事项;在跨域道路交通建设、生态环保联防联治等领域给予支持,协助跨域毗邻地区更好地加深联系、打造合作阵地;结合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文旅强省等战略,进一步细化工业、农业、文旅等产业融合专项指导意见,支持泸永江地区开展园区共建、旅游线路链接。记者 刘明霞 李独懿 成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