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补南村“补上”特色农业增收课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日报讯(记者 袁晓婕)冬日的乡村,寒风中涌动着生机。掀开大棚门帘,一股果香扑鼻而来——碧绿的叶片间,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白色草莓露出调皮的小脸,星星点点煞是好看。另外十几个大棚里,绿油油的菠菜长势喜人,村民黄士明、丁汉平等十余人忙着挑菜、装袋。大棚外,**亩西蓝花枝繁叶壮,已经长出拳头大小的果实。 “今年我们种了*棚雪兔草莓,市场零售价近**元一斤。”**日一大早,海门街道补南村党总支书记王鹰懿和村干部李静、陆文杰赶在上班前来到农业生产基地采收草莓。土地生金、产销两旺,如今,特色农业项目已经成为村集体和村民的增收法宝,但就在*年前,补南村还是一个“软弱涣散村”。 “软弱涣散村”的烦恼 “当年‘戴帽子’的主要原因是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且没有增收来源。”王鹰懿说,补南村因毗邻家纺重镇三星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家纺加工。高峰时期,全村共有***多家小作坊、**余家小微企业,每年为村里带来的税收留存不足千元。作坊数量众多,但产品品质不高,恶性竞争现象屡见不鲜。随着家纺市场的更新迭代,不少小作坊逐步被市场淘汰。 如何发展村营经济,摘掉“软弱涣散村”的帽子?****年,来自海门区农业农村局的第一书记杜岩为村里带来了一条发展特色农业项目的路子。西(甜)瓜是海门的特色农产品之一,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拥有多年培育、种植西(甜)瓜的经验,且与补南村只有一河之隔。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资***万元在补南村建了**亩大棚,其中**亩作为农科所的种子基地,每年向村里缴纳一定租金,另外**亩成为补南村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 区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黄颂禹介绍补南村种植另一种海门特色农作物——万年芋艿。此外,加上村里引进的雪兔草莓、菠菜等,特色农业运行得红红火火。 特色产业换来红利 “今天采摘的雪兔草莓下午就要送到浙江经销商的冷库去。”王鹰懿说,最让他们骄傲的是,今年种的草莓全部是村里自己育的苗。****年,村里刚开始种草莓时,种苗是一元钱一株的价格引进的,每年仅此项支出便需近万元。****年,在积累种植经验的基础上,村里决定自己尝试育苗,并获得成功。今年,不仅省下了种苗的支出,还卖出不少苗。 行走在大棚中,王鹰懿和李静熟练地弯腰摘果。“雪兔的口感和传统的红色草莓不同,味道更清甜,有淡淡的水蜜桃香。”李静说,“因为果皮较薄,摘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要弄破。”王鹰懿告诉记者,几年前发展特色种植业时,年轻人无心种地、老年人无力种地,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由村集体负责运营,村干部领头种植。 ****年,补南村成立了新型合作农场,除***多亩稻麦轮作基地外,特色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多亩,并聘请了**余位村民在农场打工。“每月的工资****多元,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每年我们老两口至少能有五六万元收入。”黄士明曾经营过家纺作坊,退出市场后到种植基地打工。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年,补南村实现村营收入超过***万元,较****年实现翻番。 田间地头更有奔头 “跟着市场走,种植销售都不愁。”王鹰懿告诉记者,其实,在发展特色种植的过程中,村里也走过弯路。刚种西(甜)瓜时,大家乐观地认为明星产品将为村里带来可观的利润,一年种了两季瓜。结果,不仅因为产量大导致价格上不去,秋季瓜的种植难度也很大。刚试种万年芋艿时,找市场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王鹰懿和同事曾带着芋艿跑了一天市场一无所获。从那时起,村里便定下了“跟着市场走”的种植理念。 每年春节前是西蓝花大量上市的季节,补南村便引入生长周期约***天的耐寒西蓝花,抢在三月市场“空档期”上市。收了西蓝花后,露地芋头和横向定向槽山药“落地”,中秋节后至春节前陆续上市。**多个大棚里,则是草莓、西(甜)瓜、丝瓜、菠菜等轮番“登场”。*月底,西(甜)瓜、芋头、丝瓜等进棚,**天后丝瓜陆续结果,*月起西(甜)瓜上市,*月则是芋头的“主场”。*月,秋季西(甜)瓜进棚,中秋节收获后又轮到菠菜入棚,春节前可收获两茬菠菜。**月到转年*月,雪兔草莓则会撑起一片甜蜜。 这几年,补南村利用现有资源与平台,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后获得“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南通市科技创新服务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年我们被评为海门区‘双领双争’十面红旗称号,彻底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王鹰懿自豪地说。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相关新闻 产销两旺 检修农机战“三秋” 蝴蝶兰迎来销售旺季 ******生产车间忙 赶制灯笼迎新春 生产车间忙 海安:“织造”向“智造”迈进 蝴蝶兰迎节前销售旺季 相关文件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九批南通市示范智能车间名单的通知 市政府关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精密机械产业园单元、医药健康产业园单元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批复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市区“退二优二”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粮油高产竞赛活动的意见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清洁原料源头替代资金奖补方案(试行)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住户调查大样本轮换工作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的通报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乡镇工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瓜果飘香、产销两旺,曾经的涣散村成先进村—— 补南村“补上”特色农业增收课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 字体:[ 大 中 小 ] 日报讯(记者 袁晓婕)冬日的乡村,寒风中涌动着生机。掀开大棚门帘,一股果香扑鼻而来——碧绿的叶片间,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白色草莓露出调皮的小脸,星星点点煞是好看。另外十几个大棚里,绿油油的菠菜长势喜人,村民黄士明、丁汉平等十余人忙着挑菜、装袋。大棚外,**亩西蓝花枝繁叶壮,已经长出拳头大小的果实。 “今年我们种了*棚雪兔草莓,市场零售价近**元一斤。”**日一大早,海门街道补南村党总支书记王鹰懿和村干部李静、陆文杰赶在上班前来到农业生产基地采收草莓。土地生金、产销两旺,如今,特色农业项目已经成为村集体和村民的增收法宝,但就在*年前,补南村还是一个“软弱涣散村”。 “软弱涣散村”的烦恼 “当年‘戴帽子’的主要原因是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且没有增收来源。”王鹰懿说,补南村因毗邻家纺重镇三星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家纺加工。高峰时期,全村共有***多家小作坊、**余家小微企业,每年为村里带来的税收留存不足千元。作坊数量众多,但产品品质不高,恶性竞争现象屡见不鲜。随着家纺市场的更新迭代,不少小作坊逐步被市场淘汰。 如何发展村营经济,摘掉“软弱涣散村”的帽子?****年,来自海门区农业农村局的第一书记杜岩为村里带来了一条发展特色农业项目的路子。西(甜)瓜是海门的特色农产品之一,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拥有多年培育、种植西(甜)瓜的经验,且与补南村只有一河之隔。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资***万元在补南村建了**亩大棚,其中**亩作为农科所的种子基地,每年向村里缴纳一定租金,另外**亩成为补南村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 区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黄颂禹介绍补南村种植另一种海门特色农作物——万年芋艿。此外,加上村里引进的雪兔草莓、菠菜等,特色农业运行得红红火火。 特色产业换来红利 “今天采摘的雪兔草莓下午就要送到浙江经销商的冷库去。”王鹰懿说,最让他们骄傲的是,今年种的草莓全部是村里自己育的苗。****年,村里刚开始种草莓时,种苗是一元钱一株的价格引进的,每年仅此项支出便需近万元。****年,在积累种植经验的基础上,村里决定自己尝试育苗,并获得成功。今年,不仅省下了种苗的支出,还卖出不少苗。 行走在大棚中,王鹰懿和李静熟练地弯腰摘果。“雪兔的口感和传统的红色草莓不同,味道更清甜,有淡淡的水蜜桃香。”李静说,“因为果皮较薄,摘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要弄破。”王鹰懿告诉记者,几年前发展特色种植业时,年轻人无心种地、老年人无力种地,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由村集体负责运营,村干部领头种植。 ****年,补南村成立了新型合作农场,除***多亩稻麦轮作基地外,特色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多亩,并聘请了**余位村民在农场打工。“每月的工资****多元,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每年我们老两口至少能有五六万元收入。”黄士明曾经营过家纺作坊,退出市场后到种植基地打工。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年,补南村实现村营收入超过***万元,较****年实现翻番。 田间地头更有奔头 “跟着市场走,种植销售都不愁。”王鹰懿告诉记者,其实,在发展特色种植的过程中,村里也走过弯路。刚种西(甜)瓜时,大家乐观地认为明星产品将为村里带来可观的利润,一年种了两季瓜。结果,不仅因为产量大导致价格上不去,秋季瓜的种植难度也很大。刚试种万年芋艿时,找市场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王鹰懿和同事曾带着芋艿跑了一天市场一无所获。从那时起,村里便定下了“跟着市场走”的种植理念。 每年春节前是西蓝花大量上市的季节,补南村便引入生长周期约***天的耐寒西蓝花,抢在三月市场“空档期”上市。收了西蓝花后,露地芋头和横向定向槽山药“落地”,中秋节后至春节前陆续上市。**多个大棚里,则是草莓、西(甜)瓜、丝瓜、菠菜等轮番“登场”。*月底,西(甜)瓜、芋头、丝瓜等进棚,**天后丝瓜陆续结果,*月起西(甜)瓜上市,*月则是芋头的“主场”。*月,秋季西(甜)瓜进棚,中秋节收获后又轮到菠菜入棚,春节前可收获两茬菠菜。**月到转年*月,雪兔草莓则会撑起一片甜蜜。 这几年,补南村利用现有资源与平台,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后获得“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南通市科技创新服务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年我们被评为海门区‘双领双争’十面红旗称号,彻底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王鹰懿自豪地说。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