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桐乡新增2名基层名中医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日,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公布第三批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名单的通知》,来自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钟连江和桐乡市中医医院的沈林兴获评。钟连江:对中医药学保持热爱“最近睡得怎么样?胸口会不会觉得闷?”走进桐乡二院中医内科门诊,主任中医师钟连江正聚精会神地为患者诊疗,细细检查,深入了解。如今,越来越多患者走进钟连江的中医门诊诊室,通过几副汤药,加上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就解决了许多西医无法解决的失眠、头痛、焦虑等疑难问题。但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钟连江能成为一名中医,是因为他幼时热爱描摹,绘画之路“走偏”了,才走上了如今的从医之路。钟连江幼时,父亲是灵安镇(现凤鸣街道)的一名赤脚医生,家里有不少关于中草药的书籍。书里不少配图是花草植物,还有游鱼走兽等动物,惟妙惟肖的造型和灵动的用色深深吸引了他。钟连江每天都会拿着画笔,照着描画书中的图案进行描摹。在长期的观察和临摹中,他竟掌握了不少中草药知识。不知不觉间,兴趣的种子也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凭着对中医药学的热爱,钟连江考入浙江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专业。工作后,钟连江也一直没有停下学习,不仅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研究医学古籍,还经常前往深圳、上海、温州和苏州等地,参加各类中医药学的学习班,不断提升自己。“一方面研读古籍,巩固理论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感悟理解,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钟连江在学习中发现,虽然很多中医古籍都只有寥寥数语,却蕴含着古人数不尽的智慧和经验。在参加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学习培训期间,钟连江更是跟着来自全国的名医大家们深入学习中医四大经典——《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并在日常诊疗中学以致用,实现了对症下药、精准施治。“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但如今真正深入研究的人不多,能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融会贯通,从而将这些知识、经验和理论与实际诊治相结合更是需要智慧和思考。”钟连江说。沈林兴:治标,更要治本作为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推拿中心的主任中医师,沈林兴最常打交道的就是一根针、一把小针刀。从医**多年来,他凭借一针一刀,为无数患者解除痛苦。而一针一刀背后,是他几十年如一日不断精进医术、积累经验的结果。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为精进针法,沈林兴常拿着一个纸团和一根针练习。“手指上的功夫很关键,只有坚定有力,才能快速进针,让患者减少痛苦,提高疗效。”沈林兴边说边演示着针灸手法。而如果手法和用力不对,不仅影响疗效,医生自己也容易受伤。至于推拿中滚、按、揉、推、拿等手法,沈林兴练习的更频繁了。此外,他日常还坚持练习八段锦和太极,保证自己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诊疗过程中有恰好的力道。“此前,在对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主要依靠针灸、推拿等理疗手法,如今会深入推究疾病形成的原因,进行中医调理,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提升疗效。” 在参加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学习培训期间,沈林兴在深入学习了中医四大经典之后,对中医诊疗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很多长时间坐办公室的“低头族”,都会有颈椎疾病,困扰于手麻、肩颈酸痛、背部不适等。此前,沈林兴会为患者开展常规的理疗诊治,包括颈椎牵引、针灸推拿、红外线灯照射等。虽然效果也不错,但在他看来,“这有些治标不治本”。“现在针对这些患者,在开展基础理疗的同时,还会加上桂枝汤,这是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验。”沈林兴介绍,这个汤药有温通经络、补足气血等功用,内外结合,疗效就很明显。“中医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传统的医学,往往只需一根银针、一碗药汤,就能够达到解除病痛的效果。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下苦功夫后达成的技能。因此要想学好中医,用好中医,还得孜孜以求、不断学习。”他说。除了钟连江和沈林兴,此前桐乡还有一位荣获“浙江省基层名中医”称号的医生,他就是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的主任中医师于占文。他善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诊治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各种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