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创新实施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泸州23个村级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记者从泸州市河长办获悉,从去年*月起,泸州市创新实施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在****个村设立工作室****个,成立管护队伍****支,形成全民参与、共护共享的河湖管护氛围。泸州市有江阳区泰安街道桔卫村等**个村级典型案例,在“基层河湖管护看四川”平台推广。据了解,“解放模式”是我省河湖长制推进中形成的一项基层河湖管护的典型经验。****年,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探索构建了“一室三队一超市”(一个河长工作室,党员志愿巡护队、巾帼志愿宣传队、河湖保洁队三支队伍,一个乡风文明生态超市)的村级河湖管护体系。泸州市实施适宜村(社区)的推广模式,创新将山坪塘、沟渠、水利工程等纳入“解放模式”管护范围,把**余万处水利工程统管起来,让河湖“最后一公里”管理难问题得到缓解。与此相应,泸州市从加大宣传引导、拓宽问题收集渠道、强化问题处置三个方面推动基层河湖管护。在强化问题处置上,泸州市制定河湖问题处置流程图,规范问题发现、处置、上报等程序,做到“普通问题不出村、复杂问题不出镇、重大问题及时报”;签订跨界河湖联防联控协议,加强镇与镇、村与村之间上下游、干支流的横向联动,定期开展联合巡河,推动跨界河湖问题解决。“团山子河以前只有一个人管,我们村有‘一室三队’后,现在变成了近**人管,村上乱扔、乱排、乱占的现象少了。”纳溪区合面镇太山村村民黄世芳说道。太山村有一条长约*.*公里的团山子河,一座蓄水量*.*万立方米的水库。过去,这些区域存在乱丢垃圾等情况,村上河库巡查管理的人员只有*人,既要巡河、打捞漂浮物,还要开展河湖长制宣传,人手不足,怎么办?对此,太山村在村委会设立村级河长办公室,成立河湖巡护队、保洁队和志愿宣传队,更新团山子河的一河一档,将其保护方案“落实到人、细化到点、明确到日”;通过职责分工,开展“集中清河护岸”“巡查宣传劝导”等行动。采取上述措施后,团山子河如今水清岸绿。记者 简放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