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合肥六安同城化发展加速推进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加快推动合六同城化发展”战略部署以来,省发展改革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会同合肥、六安两市,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产业发展、交通路网、水利建设、环境保护、干部挂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合六同城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是健全交流互访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按季调度、半年对接、年度座谈”的工作推进机制,连续*年召开了两市党政对接会、专题交流会,正在积极搭建两市市长及常务副市长牵头的定期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干部挂职交流机制,六安市制定出台《“六安链接合肥—干部拜师学艺”行动方案》,已组织选派***名干部赴合肥市“拜师学艺”,合肥市先后选派了**名精干力量支持合霍产业园建设。建立日常工作调度机制,两市连续*年共同印发合六经济走廊年度重点项目及合作计划,涉及基础设施、园区共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十大领域**个事项,按月加强调度,推进清单化、闭环式管理。二是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两地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规划编制衔接,共同推动合六市域(郊)铁路、合肥南二环、北二环西延等通道建设纳入两市规划。合安高铁(舒城东站)、合六叶高速四改八、S***合六南通道、G***合六路快速化改造六安段建成通车,合武高铁、和襄高速合肥至皖豫界段、G***合六路快速化改造合肥段等项目开工建设,S**合六南部高速和合肥—六安、合肥—舒城市域(郊)铁路等项目积极开展前期工作,淠淮航道整治工程已列入安徽省“十四五”重点水运建设项目清单和交通部“十四五”水运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备选库。开通舒城杭埠至合肥滨湖定制公交,每天往返**个班次,通勤时间缩短至*小时。杭埠河一期治理工程建成完工,总投资**.*亿元的龙河口引水工程正式通水,每年将为合肥市提供*.*亿立方米优质原水。三是推进产业合作深度链接。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跨市域配套能力,****年以来,六安市已累计承接合肥市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个、总投资***亿元;抢抓合肥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机遇,****年六安市新开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亿元以上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全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已达**家。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与六安市合作,共建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家,孵化注册企业**家。安徽科技大市场首个市级分市场—六安市场正式运营。合霍现代产业园被省政府列入全省首批**个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在省南北共建园区考核中连续*年位居前列;中国声谷·舒城声光电产业园正式揭牌运营;合肥市瑶海区、庐江县与六安市金安区签订合六共建园区框架协议,按照“飞地”模式共建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园区。四是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新校区、合肥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区落户六安,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金寨职业学校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联合办学,合肥一中与霍邱一中开展结对帮扶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金寨县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与舒城县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与裕安区妇幼保健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合作。推进“合六同城、跨市通办”,“开设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账户”等**个高频事项已实现跨市通办,“合肥通”已上线六安文旅等主题服务。建立健全两市跨界水体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签订《跨界水体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持续开展丰乐河等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专项行动。完善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将生态补偿资金规模提升至*.*亿元,进一步扩大补偿资金使用范围。